浪潮信息葉毓睿:數據基礎設施是元宇宙“夢想照進現實”關鍵

        環球網 2022-04-26 18:09:28

        “元宇宙任重道遠,現在還處于早期,只是發展到其理想狀態的1%—2%;通往這座通天塔有多條道路,主要的有:3D互聯網(如VR/AR)、區塊鏈、數字孿生、游戲等;未來將逐漸融合、殊途同歸”,浪潮信息首席架構師葉毓睿日前表示。從幾萬年前古人類在洞穴中雕刻巖畫開始,虛擬照進現實的歷程就啟動了;到如今信息爆炸的新數據時代,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逐漸融合,數字新世界逐漸拔地而起。

        Gartner預測,2026年25%的人每天將至少在元宇宙中工作、購物、學習、社交或娛樂1個小時;全球30%的企業機構將擁有元宇宙的產品和服務。

        正如埃森哲在《多元宇宙,融合共治——技術展望2022》中所作的洞察:元宇宙基石正在逐漸成型,并將逐步在未來融合,創造全新的企業環境。在接下來的十年里,人們將見證一些極具遠見的企業塑造新的實體和數字現實、人和人工智能共存的世界,以及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動的行業發展。  不過,葉毓睿則認為,光環之下的元宇宙,在實際發展中卻面臨諸多棘手問題和不確定性,需要冷靜而審慎的思考。“比如,元宇宙具備沉浸式、低延遲、隨地、多元化(從消費級到企業級,從產品形態到服務形態)的數據特征,帶動基礎設施的重構。又如,元宇宙需要開放,兼容多種設備、多元數據以求更廣泛的參與,同時還需要保障數據安全。構建新型數據基礎設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此,葉毓睿表示,“數字新世界不會憑空出現,需要物理世界源源不斷的算力的輸入。如果把計算力比喻成元宇宙的太陽,AI算力比喻成電能;則存儲可比喻成元宇宙的大地、土壤,各種各樣的虛擬物在這里生生不息。總計而言,元宇宙有十大技術,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安全、AI五大地基性技術,以及交互與展示、數字孿生、身份系統、內容創作、治理五大支柱性技術”。在存儲方面,元宇宙對存儲基礎設施提出安全可靠、巨量空間、極速響應、跨域交互等挑戰。

        以數字永生為例,元宇宙里,用戶可以讓已逝去的親友在元宇宙中以數字虛擬人的形象“永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企業需要記錄大量個人數據,包括音容笑貌、對話、情緒、行為甚至心理等。最終的數據量級將是智能手機上收集數據的百倍甚至千倍。另外,在VR應用中,頭顯從4K升級到視網膜級需提升10倍以上數據傳輸量。微軟飛行模擬器采集了3.7萬座機場、15億棟建筑、2萬億樹木的數據,數據量超2PB。海量、多模態數據成為元宇宙領域的常態。

        “對此,需要存儲企業向上整合多元數據、向下提升空間使用率。” 葉毓睿表示,目前企業的數據類型越來越豐富,他以浪潮分布式融合存儲為例,用戶購買一套存儲享有文件、塊、對象、大數據等多種服務,其中文件、對象和大數據3種存儲服務間可訪問同一份數據,數據無需在不同設備間遷移和拷貝,實現存一份數據相當于存了3份,構建成真正的統一存儲資源池,實現用一套存儲高效支撐一個數據中心,幫助元宇宙建設降低TCO。同時,浪潮推出iCap智能空間管理引擎,基于業內領先的大比例糾刪、智能均衡、壓縮重刪、多源零拷貝、軟拷貝等智能容量算法,讓存儲空間利用達到最優。

        近幾年,《頭號玩家》、《阿麗塔》等3D科幻電影,以及充滿未來科技感的游戲《賽博朋克2077》,都因為極佳的畫質掀起熱潮。例如,阿麗塔的頭上有13.2萬根頭發,臉和耳朵上有近50萬根“桃色絨毛”;一個虹膜有830萬個多邊形,運用了900萬個像素。整個視效由三萬臺電腦4.32億小時制作出來的,這種AI算力的巨大需求,對存儲性能帶來了巨大挑戰。3D互動游戲相比3D電影帶來的數據處理的挑戰更大,每個用戶的存檔,不斷積累下來也非常驚人;早在2019年騰訊游戲,每日需要傳輸的數據有17000億條,約260TB,彼時游戲還主要以二維平面為主。

        挑戰不僅如此,同一空間內的多人交互涉及到的不僅是畫面,還要解決多人互動的訴求。以舉辦一場十萬人規模的是虛擬演唱會為例,基于遠近距離的多人語音交互、眾多用戶相互動作的動態捕捉和實時呈現、及由此帶來的海量數據處理所引發的高渲染、低延時問題,均是目前業界需要平衡的挑戰。再如,王者榮耀這款手游最高同時在線人數接近一億人,如果將這款游戲搬到元宇宙,帶來的數據處理挑戰難以想象。

        “面對元宇宙對數據基礎設施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將在NVMe Over Fabric、CXL高速互聯、SDM軟件定義內存、跨域容錯、跨數據中心糾刪碼等前沿技術領域持續探索,為下一代高性能、可擴展的存儲系統做好準備。”葉毓睿表示。

        彭博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元宇宙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市場規模。“浪潮存儲作為市場銷量全球前四且增長最為強勁的廠商,將堅守高端品質,在分布式、集中式全閃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加快引進PM持久內存、SCM內存存儲、SDM軟件定義內存、CXL高速互聯等新存儲技術,敏捷響應新場景、新應用需求,釋放數據價值提速數字經濟。”葉毓睿說。(王楠)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