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葵 系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員 二級心理咨詢師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歷經十余年寒窗苦讀,莘莘學子們終于等到了檢驗自己多年所學的機會了。然而,大考前人們往往容易焦慮,一些考生家長也如臨大敵。如何將焦慮感控制在適度的水平,不被過度的焦慮所淹沒,是考生們需要面對一大挑戰。
焦慮是思維的產物,增加或者改變一些思維,能夠幫助緩解焦慮。
首先,放下自責,認識到高考前焦慮是比較正常的一種現象。你不是唯一的或少數幾個出現焦慮癥狀的考生,大多數考生都會有類似感受。這并不意味著你的心理素質不好,或者心理健康水平欠佳,而是考前的正常反應。這也不意味著你平時學習不夠認真或者復習不到位,以至于沒有準備好高考,事實上學業優秀的考生更容易出現這類狀況。
其次,為自己堅持到今天,有機會親臨高考而感謝自己。也許你不是班級里那只最勤勞的“小蜜蜂”,也不是每學期都能拿張獎狀回家安慰父母的幸運兒,但風雨無阻堅持學習十幾年,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人生貴在堅持,若干年后再回首,你依然會為青春時期的奮斗和堅持所打動。
再次,給高考恰當的定位。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人們往往把高考的重要性拔得過高,拔得越高越容易焦慮。如果說高考是一道分水嶺,那么分水嶺左邊和右邊的差距已經沒有幾十年前那么大了。生活從來不會虧待一個持之以恒的人——我周圍令人尊敬的教授中甚至有人沒有經過高考,而是一路堅持學習,不斷豐富并成就自己。
高考前的焦慮要完全降低到一點是不太可能的,以下的一些行為對緩解焦慮有所幫助:
首先,堅持學習,保持日常狀態,但別貪多。為了放松而放松,甚至遠離學習來應對焦慮,并不是合適的備考狀態。相對而言,哪怕有一些焦慮,但是堅持學習能讓自己處于更好的備考狀態。考前學習的量應減少,速度應放緩,而不是求急貪多,切忌“搶時間”將所有需要復習的內容過一遍的想法。這樣的做法不僅對焦慮于事無補,反而會破壞自己的生物鐘,讓自己更加焦慮。如果平時有鍛煉的習慣,應該繼續堅持。如果平時沒有鍛煉的習慣,參與一些運動強度不大的鍛煉可以緩解焦慮。
其次,和焦慮的父母拉開距離。一些特別關心孩子的父母更容易焦慮。如果自己處于焦慮狀態,那么和焦慮滿滿的父母在一起很容易共振,形成更大的焦慮場。如果真的是這種情況,可以試著平靜地告訴父母,感謝他們的關心,不過你需要安靜地學習或者放松一陣子,當你有需要他們的幫助時,會告訴他們。
最后,可以去網上找一些幫助放放松身體的冥想音頻或者視頻(其實往往也會要求閉上眼睛,音頻即可),然后跟著練習。這樣的音頻往往十分鐘左右就能夠見效。學校的心理老師通常有這些資源,如果找不到,可以求助于他們。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