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推薦:關注三夏|“新農人”與“老把式”:田間地頭好搭檔

        新華社 2022-07-18 17:32:18

        我管市場你管種田、我有想法你有經驗……正值南方稻區“雙搶”時節,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年輕“新農人”和種了大半輩子田的“老把式”們,在農業生產中發揮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兩個群體之間不單有雇傭關系,更有默契的合作和農技的傳承。

        在湖南省常德市澧縣城頭山鎮城頭山村,31歲的“新農人”李先磊回鄉種田已有幾年時間,2019年,他請來同村的方啟財當自己500畝水稻的“田間管家”。今年65歲的方啟財“從記事起就和水稻打交道”,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不管是早稻晚稻,還是中稻再生稻,都種得很好。剛剛割完的這一季早稻,老方幫助李先磊收獲了畝均950斤的產量,這是李先磊種糧以來的最高紀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方啟財(右)在一片中稻田邊向李先磊傳授田間管理經驗。新華社記者周勉 攝

        之前從事機械工作的李先磊擅長使用農機,家里已經先后買了10多臺,它們幫助省下了很多人工成本,但更細致的田間管理工作,還非得老方不可。什么時候插秧、什么時候打藥、什么時候灌水放水,老方都了如指掌。

        作為“田間管家”,老方還很擅長人員調度,10多名工人每天的工作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條。“其他方面我不懂也不管,我只管田里的事。只要有我的指揮,保證大家不使冤枉力。”老方說。

        有這樣一位優秀“老把式”的協助,李先磊能把更多精力放到優化種植結構和拓展銷路上。通過參加各種培訓班、接觸各種新理念,李先磊把500畝土地劃成幾份,分別種上雙季稻、一季稻和再生稻,力求讓效益最大化。他積極對接收購企業和米廠,這一季早稻,除賣了幾萬斤稻谷外,還通過委托加工的方式,以每斤2.5元的價格預訂出去1萬斤大米。

        “方叔再干幾年就要退休了,我得加緊跟他學?!崩钕壤谡f,“他不僅是我的‘田間管家’,更是我的‘種田導師’,讓我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一個還算合格的‘新農人’?!?/p>

        在常德市安鄉縣大鯨港鎮永樂社區,今年25歲的王俊淞和58歲的欽伏秀也是一對種田好搭檔。

        欽伏秀(右)在田間教王俊淞分辨稗草和水稻。新華社記者 周勉攝

        大學學習視覺傳達的王俊淞畢業后曾到上海工作過一年,一線城市對高檔農產品的巨大需求,讓他看到了成為“新農人”的廣闊前景?;剜l后,王俊淞成立了一家農業公司,并且獲得了當地公用品牌“安鄉糧倉”的使用權。

        走高端路線,就得杜絕農藥和除草劑的使用,為此,王俊淞雇了幾名農婦專門負責人工捉蟲和除草,欽伏秀是她們當中最厲害的那個。

        身材嬌小的欽伏秀,只要看一眼禾苗,就能判斷蟲情的嚴重程度,并在最佳時機以最快速度出手,一天下來,她一個人能捉完4畝地的蟲。

        由于不用除草劑,稻田里的稗草特別多,這種和水稻長得極為相似的雜草會搶食養分,導致水稻減產。王俊淞告訴記者,每次跟著大家一起除草,當自己還蹲在原地仔細分辨稗草和水稻時,眼疾手快的欽大姐已經在田里“打了一個來回”,令他佩服不已。

        前幾天,欽伏秀參與管理的稻田產出的高檔大米,以每斤5元的高價預售出了幾萬斤,這對王俊淞來說是巨大的鼓舞,讓他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記者周勉、袁汝婷)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