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新消息丨關注商業航天:業務需求增加 商業衛星發射提速

        央視新聞 2022-08-17 09:32:52

        據統計,2021年,我國共發射了36顆商業衛星。而今年,這一數量將超過50顆。隨著商業衛星需求日益增多,我國的商業衛星生產、發射也在不斷提速。

        在吉林長春的這家衛星企業的研制廠房里,最新一批的高分辨率觀測衛星正在進行總裝。這批高分辨率觀測衛星,是“吉林一號”商業衛星遙感星座的一部分,這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目前,已有54顆“吉林一號”衛星在太空運行。由于訂單數量不斷增多,這家公司計劃在今年下半年,繼續完成剩余27顆衛星的發射任務。


        (相關資料圖)

        長光衛星副總經理賈宏光:訂單主要來源于我國的各地大學、企業還有地方政府,其中自然資源監測領域需求最大?,F在想定制衛星的單位越來越多,想通過深度合作組建衛星應用平臺的單位也越來越多。后續還有60顆衛星定制訂單正在落實。

        吉林一號星座建設不斷提速,發射量從2015年的一年發射幾顆,到2019年的一年十幾顆,再到今年,已達到一年三四十顆。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我國在軌商業遙感衛星數量達到120余顆,應用領域不斷延伸,已覆蓋通信、遙感、技術試驗、空間科學等各個方面。吉林一號、北京二號、高景一號等一批商業衛星星座建設正在不斷加速。我國商業航天已形成從研制到發射、運營、應用的全產業鏈發展。

        長光衛星副總經理賈宏光:現在中國有超過300家企業應用“吉林一號”星座的數據,給農業、環保、自然資源、城市規劃管理等十幾個領域提供數據服務。到2023年年底星座總數量將達到140顆,“十四五”末會超過300顆。

        產業鏈加速完善 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發展

        在衛星制造領域,商業航天企業低成本、批量化生產的優勢正進一步凸顯。衛星研制成本下降,產能提升,上下游產業鏈也在不斷完善。

        2015年,我國發射的“吉林一號”A星,重量達到420公斤,這是“吉林一號”的第一代衛星。對于一顆商業衛星來說,要發射這么重的衛星,成本是十分巨大的。經過科研人員幾年不斷總結,到2019年,第三代“吉林一號”衛星的重量已經降至40公斤,單顆衛星成本隨之降到第一代衛星的十分之一。

        長光衛星副總經理賈宏光:目前公司正在進行第四代技術的研發,在保證使用性能指標不降低的情況下,衛星的重量和造價相較于第三代衛星降低一半,發射成本降為原來的三分之二,于國際同類衛星相比性價比處于領先地位,這一點非常有利于星座建設快速推進。

        技術創新使得衛星的技術水平不斷增強,性價比迅速提升,衛星的產能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在此帶動下,一批機械制造、光學制造、光電傳感技術以及遙感信息技術企業快速成長,商業航天產業生態正在加速完善。

        長光衛星副總經理賈宏光:隨著衛星設計研發總體能力的提升,也驅動供貨商的技術持續創新適應我們的產品需求。商業衛星的發展和產業鏈的構建密切相關,衛星制造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包括后續的數據開發能力,各個環節的協同發展才能保證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商業航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已達600多家,形成了從衛星生產發射、運營管理到后期的數據分發、信息應用的全套產業體系。

        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潘愛華:我覺得未來一個健康的產業,肯定是有一個國家隊,然后會有一批充滿活力的民營航天企業來構成一個良好的航天產業的這樣一個體系,各自發揮不同的優勢,這樣才能把我們產業做得更加健康,更加高質量。

        總臺央視記者 李廈 王梓 盧正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