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記者張泉)聚焦氣候變化、水資源、地質構造等關鍵科學問題,深刻揭示高原變化機理;圍繞生物多樣性、碳循環、高原人口健康等時代命題,持續提出發展建議;有力服務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
記者從19日舉行的青藏科考老中青科考專家對話座談暨青年學術交流會上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性理論成果,提出了一批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建設的科考方案。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隊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說,在冰川變化、生態研究等領域,我國已在國際上處于第一方陣,隨著研究的推進,相信我們會在國際上展示更多新發現和新進展,將在相關科研領域擁有更多國際話語權。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我國高度重視對青藏高原的科學考察研究,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展了首次青藏科考,前后歷經20余年,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科考正式啟動。一代代科研人員不畏艱險、精益求精,不斷攀登科學高峰。
據悉,第二次青藏科考中,一批青年科考隊員脫穎而出,他們秉持老一代科學家艱苦奮斗、團結奮進的精神,不懼艱苦條件和危險因素堅持探索,在“變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碳循環”“青藏高原水汽三維傳輸與浮空艇體系化綜合垂直觀測”“大氣氧化性不確定性與大氣活性氮”“青藏高原腹地古人類活動與適應”等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性成果。
“面向未來,全體科考隊員要傳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堅持守正創新,不斷追求卓越,勇攀科學高峰,持續提升科考成果的研究深度和廣度,努力打造基礎學科的中國學派。”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