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NEVC 2022)于8月26-28日在北京、海南兩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其中,北京會場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亦創國際會展中心。
大會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單位承辦,將以“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電動化與全球合作”為主題,邀請全球各國政產學研界代表展開研討。本次大會將包含20多場會議、13,000平米技術展覽及多場同期活動,200多名政府高層領導、海外機構官員、全球企業領袖、院士及行業專家等出席大會發表演講。
其中,在8月26日上午舉辦的專題論壇“中重型商用車零排放論壇”上,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嚴剛發表精彩演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參加今天的論壇,今天上午前半部分圍繞中重型商用車零排放轉型談了很多想法和思考,我在想工業領域通過什么樣的驅動力或者撬動機制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所以我的發言題目是“工業環保分級管理促進中重型商業車綠色低碳發展思考”。
我的報告主要有兩部分,第一部分簡單談工業發展和貨運排放關系。尹航主任也說過,商用車是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從全國碳排放貢獻來看,交通行業占10%左右,交通行業里面商用車占了一半左右,對碳排放的貢獻還是非常突出。從大氣污染排放來看,我國污染排放尤其氮氧化物排放方面,吳燁老師也說過,十四五以PM2.5和臭氧為協同目標控制情況下,加強氮氧化物、VOC控制,氮氧化物三分之一排放來自于機動車,機動車70%左右來自于中重型柴油車,總體來看,商用車尤其是中重型柴油車,已經成為交通領域減污降碳的重點。從排放空間格局來看,左邊是我國目前的大氣污染狀況,可以看出,非常突出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機動車排放貢獻和貨車排放貢獻基本也是聚焦在這些地區,在空間上呈現了高度的一致性。
2019年,交通運輸部開展了道路貨運運輸專項調查工作,從道路貨運的構成來看,通過抽樣調查發現,煤炭及其制品、礦材、水泥、金屬以及礦石領域占大宗貨物運輸比例非常高,占了60%,整個工業的生產發展與我們的貨運密切相關。另外,對典型行業做了分析,不同行業生產單位產品的貨物運輸需求,總體估算來看,火電、鋼鐵、水泥、電解槽、煉焦這五個行業目前貨運量大概需要130億噸左右,占2020年貨運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比例貢獻非常大。
具體來看,對幾個典型行業做了分析。對遼寧省70個鋼鐵企業做碳足跡全流程分析,運輸排放也占了比較大的比例,大概在145kgCO /t鋼筋,占鋼鐵產品碳排放的6%左右。水泥行業圍繞30家企業分析,貨運占水泥碳排放的4%左右。
從污染物排放來看,以典型的鋼鐵行業為例,從全流程分析來看,運輸領域(包括大宗物料運輸過程)氮氧化物排放占全流程的13%左右,典型城市唐山的運輸排放貢獻比例非常大,反映出工業生產和物流運輸的緊密關系。
第二方面,如何通過工業行業環保的分級管理促進交通清潔低碳發展。整體上這些年國家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17年到現在,我們整個工業領域和交通領域在污染排放的貢獻還是非常突出的,所以我們需要針對工業行業采取進一步的深度減排措施。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陸續推出一系列重點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2014-2015年,推動電力行業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出臺了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這里面有本質性的差別,前期超低改造圍繞企業自身,到鋼鐵行業超低改造時有了明顯變化,隨著交通領域氮氧化物對大氣污染的貢獻越來越突出,工業生產導致大量的交通物流,所以需要全鏈條推動這方面工作,所以明確提出了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在交通清潔運輸比例的要求。2020年,我們又進一步對重污染天氣應對提出了環保分級管理,進一步擴展了對39個行業的要求。
從鋼鐵超低排放改造來看,大家不一定對這個事情很熟悉,我簡單說一下。我們在鋼鐵行業超低有三方面的重點要求,在有組織排放方面,那么多的工序,我們對污染排放提出了10、35、50毫克的要求,顆粒物15毫克,二氧化硫35毫克,氮氧化物50毫;在無組織排放方面,對產成點和車間提出沒有可見煙粉塵外溢的要求;在清潔運輸方面,是非常大的突破,達到超低排放改造的企業,清潔運輸(包括鐵路、水運、管道、新能源車和國六車)比例達到80%以上。我們又實施嚴格的評估和監測工作,確保政策制定后有效落地實施,在國家層面對三項要求提出了嚴格的監測認定條件,同時統一進行公示。
全國鋼鐵超低排放改造進展的比較順利,正在改造的有6.8億噸,我國鋼鐵產能大概在11億噸左右,比例還是非常高的,已經完成超低改造的有1.68億噸。我們對清潔運輸方面做了評估,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效果和作用。我們對目前完成超低改造的29家企業做了梳理,通過鋼鐵的超低改造,推動了新增鐵路專線970公里,新增管道運輸35公里,更換國六車輛3800輛,更換新能源車輛3800輛,都是通過工業對環保的分級管理要求來推動整個清潔運輸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們對更多行業實施環保分級管理。所謂的分級管理,對企業按照A/B/C/D四級進行分級管理,A級是最嚴格的要求。分級管理提出了更詳細的指標要求,包括裝備水平、排放限值、無組織排放、監控要求、環境管理水平、運輸方式和運輸監管,都提出了明確的指標要求。同時,也有細化一些核查方法,包括電量、臺賬、運輸的核查,通過這套體系推動工業企業綠色升級,同步推動交通運輸的綠色低碳發展。運輸這塊,尹航主任也說了,分級管理有三方面要求,包括運輸方式、運輸管理、核查技術方法。
環保分級管理工作對交通物流低碳發展發揮了有效的促進作用。我們在結構調整方面看到,2018年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6個省市,推動了鐵路專線,開通了113條,服務鋼鐵企業40條,確實有了非常大的進展。推環保分級管理主要還是在全國大氣污染重點區域,尤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21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鐵路運輸比例從12.5%提升到16.2%,上升了3個百分點以上。在全國來看,鐵路貨運比例上升了1個百分點,大家能明顯感覺出驅動力的差異導致結果的差別。
另外,環保分級管理對推動新能源車發展的狀況。這是前不久第一商用車網發布的數據,上半年重卡新能源車有了快速發展,前15位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大氣污染重點區域,也反映出我們推動這項工作一定需要強有力的政策驅動力和撬動機制,才能使得這項工作朝著既定的路徑和方向推進。
另外,還有一項有效的管理工作是關于門禁系統建設。所謂門禁系統建設,是圍繞用車大戶,發力端都在用車大戶,通過用車大戶安裝門禁系統,對整個車隊的結構優化也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在蘇州做的工作,目前為止,蘇州143家企業安裝門禁系統并實現聯網,通過門禁系統推進車隊結構優化,尤其對國五、國六車的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也做了總體分析,在交通運輸領域,未來通過減污降碳對環境質量改善發揮什么樣的效果。通過采取結構優化,包括能效提升、能源結構優化、運輸結構調整和標準升級等措施,預計2035年相比現在,污染物排放大體下降40%-60%,協同推動PM2.5濃度下降9%,暖季的臭氧濃度下降4%,通過綜合舉措,推動交通領域減污降碳,對未來美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標實現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簡單做個小結。從前面分析可以看到,工業生產活動和交通運輸,尤其在大宗貨物運輸有非常緊密的關聯。第二方面,我們需要繼續完善工業環保分級管理政策。目前來看,促進工業深度治理和交通物流綠色低碳發展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們會持續推動水泥行業、焦化行業等超低排放改造。第三方面,我們需要加快構建工業生產和物流運輸的網絡體系。目前我們還是有很多的短板,所以需要形成一種全鏈條的排放融合清單,在此基礎上,推動工業全流程減污降碳協同管理,共同促進工業行業和交通運輸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