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診斷兒童眼科疾病、數字還原長城風貌、繪制大腦三維聯接圖譜……這些看似不相關的領域內,卻蘊含同一領域的前沿技術。8月14至17日,在騰訊游戲學堂舉辦的第六屆騰訊游戲開發者大會上,來自游戲行業的資深從業者,腦科學研究、幼兒眼科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了游戲技術的應用案例。
目前,“游戲技術”跨領域應用已成為諸多國內廠商探索的新領域,在推動多個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正在成為加速數實融合的重要技術支撐。
應用場景不斷擴充 游戲技術加速落地
(相關資料圖)
前不久,一款由波克城市和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背景團隊聯合開發,專為斜弱視兒童進行治療的游戲化AI醫療軟件《快樂視界星球》獲得了國內游戲行業數字化療法首張醫療器械注冊證,這一進展讓業界看到了游戲技術應用的新方向。
在醫療領域內,除了作為一種輔助治療的手段,游戲在大眾科普疾病認知方面也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一款名為《6棟301房》的獨立游戲評論區內,充滿了阿茲海默癥病人家屬的溫暖留言。
據了解,《6棟301房》以游戲的手法,向大眾展示了是一名患有老年阿茲海默癥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利用狹窄的視野、錯綜的觀察路線、每日變換的房間模樣等細節模擬了認知障礙的心象世界,進而促使社會對阿茲海默癥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與了解。
除了直接以游戲形式呈現,用于游戲開發中的技術也被應用于醫療領域,幫助解決臨床痛點,提高診斷效率。在光子探索實驗室主導的游戲技術與幼兒視力篩查探索項目中,通過游戲的數字化、眼球追蹤及人機交互等技術,不僅簡化了視篩交互流程——在游戲技術輔助下,兒童一次視力篩查的檢測流程從兩小時縮短到了10分鐘,同時還可以提升篩查準確度。
在國外,也不乏類似的案例。有一款名為Foldit的實驗性蛋白質折疊游戲,利用的是人腦天生的三維圖形匹配能力,允許玩家用各種氨基酸自由隨意組裝蛋白,最終拼湊出目標蛋白的完整結構。研究人員希望用游戲化的方式,讓玩家嘗試折疊新型冠狀病毒,以了解阻斷病毒棘蛋白,從而幫助破解新冠病毒。目前已經吸引了全球20萬名玩家積極參與。這款游戲的玩家還曾在10天內破解了艾滋病逆轉錄酶的晶體結構,解決了一個困擾科學家們15年的科學難題。
事實上,隨著游戲行業不斷發展,來自游戲的技術正在向更多行業“外溢”。除了醫學領域,游戲技術還在數字文保、環境保護等領域得以應用。游戲,正在為更多領域創造社會價值,傳遞人文關懷。
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2019年9月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發起的“玩游戲,救地球”聯盟,便旨在通過游戲的力量提升公眾環保認知。玩家可通過游戲,實現減碳的目標。在業界看來,游戲行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環。通過因地制宜的行業指引,有效的核算工具,游戲行業能夠對全球凈零排放過渡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
而聚焦于國內市場,以“數字長城”為代表的數字文保項目,也是前沿科技和數字技術在文保領域實現創新應用的又一標志性范例,其中包含的創新式運用的技術能力主要為:首先,基于掃描重建技術最大程度還原長城現狀,生成超10億面片超擬真數字模型;其次,騰訊自研的PCG生成技術,處理了長城墻體掃描資產,還在山體上“種植”了超過20萬棵樹;第三,通過實時渲染和動態光照技術,實現移步換景。在數實融合趨勢下,游戲技術,以及游戲化思維和體驗,正作為一種全新的社會溝通界面,逐步成為許多社會需求和命題的創新解決方案。
新興科技發展提速 成數字產業創新底座
在游戲不斷進化的過程中,科技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從科技行業的角度來看,游戲行業在多項技術方面產生了進步,這些技術也正在與多個行業的潛在顛覆性創新相關。”
以VR、AR等虛擬現實技術為例,最早的應用場景就是游戲,游戲開發也促進了3D內容制作、引擎和云渲染等技術的蓬勃發展,為虛擬現實打牢地基。
現在,VR技術正在成為腦圖譜領域研究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徐放教授指出,通過開放式的眾包標注游戲平臺,可以讓游戲玩家參與、共同構建神經元模型,從而提升科研效率,甚至形成一些新的科學發現。東南大學彭漢川教授團隊開發的TeraVR游戲,便可通過VR游戲助力腦科學連接圖譜。據統計,該款游戲系統較非VR模式下進行的神經元標注準確度上升了幾十個百分點。
徐放進一步表示,在腦聯接圖譜領域,功能游戲已經展現出它的優越性和重要性;在腦科學的更多細分領域,功能游戲還有非常豐富的可能性。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李勁嶸同樣認為,盡管現階段的“視篩游戲”只是一個用于醫患互動的工具,但如果基于醫學原理進行算法開發后,再結合游戲化互動技術,將來勢必有更多潛能可以釋放。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用戶體驗需求的不斷提升,游戲已經成為AI、云計算、數字人等眾多新興技術的“先導性”應用場景,而技術的不斷成熟并向外滲透,最終成為其他領域的數字技術底座。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王彥雨研究團隊發布的《游戲技術——數實融合進程中的技術新種群》研究報告中指出,游戲技術是在電子游戲中首次實現規模化應用,以豐富和提升人的交互體驗為主要目標的功能質性技術集群。因為其可交互、高仿真、強沉浸、精渲染等技術特性,游戲技術正在被逐步應用到社會經濟多個領域,成為推進數實融合發展的重要技術工具箱。
推動數實融合轉型 游戲跨領域應用仍有可為
隨著數實融合發展的不斷深入,游戲及游戲技術不斷“外溢”至其他行業,成為推動數實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夏琳表示,在游戲技術“超級數字場景”的底盤之上,不僅可以發展出各種游戲產品,也可以衍生出數字文保、科研創新等非游戲產品,并形成對現實社會有直接幫助的解決方案。
一方面,游戲作為內容的載體,可以幫助優質內容擴散。另一方面,游戲也是信息的連接器、放大器。它可以服務社會,創造更多元的價值與可能。相較其他的藝術形式,游戲具有強烈的代入感,游戲玩家以自己作為主體,進一步增加了沉浸體驗。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游戲及游戲技術的仍有更多優勢亟待挖掘。在業內看來,從目前的案例中看到了游戲與其他領域相結合的可能性與前景。游戲技術與千行百業相結合大有可為,但仍需從業者、專業人士、政府機構各方共同探索,進而推進數實融合的進程,最終實現發展數字經濟、推動行業實現真正的數字化的目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