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8月27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指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中國經濟出版社主辦的2022清華大學“碳中和經濟”論壇在北京開幕。
碳中和時代的來臨對于石油化學工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雙碳”并不是石油化工行業的末日,只要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機遇,石化行業也會在新時代有新的表現。
“雙碳”時代,石化行業面臨四大挑戰
(相關資料圖)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清華大學“碳中和經濟”論壇上提出,“雙碳”給中國石化行業帶來的巨大挑戰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
首先是能源轉型給石化行業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根據《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6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這就意味著化石能源將不超過20%。目前我國化石能源消費比例占80%以上,這意味著巨大的變化,能源體系必將重新構建。
但是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依然會對石化化工產品有不斷增長的需求。實現雙碳目標,絕不是要求我們放慢發展,更不是要求我們停止發展,而是要求我們在減碳、低碳的約束下,更好更快地高質量發展。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必須保障減污降碳的同時保持和提升石油化工企業的競爭力;處理好產量存量和增量之間的關系,最終高質量實現向石油化工強國目標的跨越。
李壽生也指出,石油化工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例如行業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任務艱巨,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碳匯能力總體偏低等等,這些都需要認真研究、認真對待。
“雙碳目標”為石化行業帶來歷史性機遇
機遇和挑戰往往是并存的。“雙碳”給石化行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必然會帶來機遇。目前石油天然氣利用的方式存在著較大的比例碳元素轉化為二氧化碳的情況,這是油氣行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在減少碳排放量的目標下,隨著能源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石油天然氣必將扮演傳統能源的供給者,和未來新能源開拓者的雙重角色。
李壽生指出,“雙碳”背景下石化行業的供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在需求側,以光伏、風電動力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爆發式增長,帶來了大量的化學品增量需求,保證傳統化工產品和化工新材料。在供給側,產品技術工藝路線的調整和質量升級,將向全社會提供更多更好且低碳的化工產品。
這樣的變化推動著我國石化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目前世界化工強國和著名的跨國公司都在花大氣力研究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誰在技術上領先,誰將在未來取得競爭的優勢。
石化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都需要積極研究和謀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系統布局,爭取通過技術創新突破為產業低碳轉型打開通道,創造新的增長點。因此李壽生認為“雙碳”將促進石油化工行業與各行業的耦合發展。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新形勢下,我國工業生產一定會打破以生產技術和工藝為標志的相互隔離的狀態,探索走出一條以資源綜合利用為紐帶,互聯互通、共生共贏的耦合發展新模式。(蔡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