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時快訊】重慶南濱路“烏龜石”上的題刻有何“秘密”?專家揭秘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2022-09-02 09:32:21

        受今年高溫干旱的影響,長江水位持續下降,靠近重慶南岸區東水門大橋下長江岸邊的一塊形似烏龜的巨石露出江面。市民們或遠遠地隔空合影或徑直登上巨石,零距離一探究竟。而在2020年5月長江低水位時,就曾出現過這樣熱鬧的一幕?!盀觚斒奔捌渖厦娴凝堥T浩題刻到底包含了哪些內容?8月30日,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對外公布了龍門浩題刻及造像的最新調查成果。

        △文物考古工作人員正在對造像進行測量拍照

        “烏龜石”上有題刻及造像共3處


        (資料圖)

        8月26日,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岸區文物管理所對龍門浩題刻及造像進行了調查,經過現場勘察、測繪結果顯示,在被市民俗稱為“烏龜石”的巨石上共有龕窟2處(含摩崖造像2尊)以及題刻1處,時代均為清代。

        △文物考古工作人員正在對造像進行測量拍照

        據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眾考古中心副主任徐進介紹,這塊巨石和重慶市民口口相傳的“夫歸石”或者“烏龜石”不是一塊石頭。據巴縣志記載,朝天門外江心巨石才是原來市民說的“烏龜石”,而這塊石頭實際上古巴渝十二景之一龍門浩月的一部分。今年由于持續高溫干旱,整個磧石以及題刻、造像露出水面的程度比以往枯水期還要多。所以,市民沿著已經露出水面、連通岸邊的石梁就可以直接走上“烏龜石”。

        △枯水時露出的巨石

        據介紹,龍門浩題刻及造像其實早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2007年6月—2011年12月)中就已被登記、錄入為文物點,但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手段,并未能像這次一樣對其進行精確、全面的記錄。

        據徐進介紹,類似龍門浩題刻、造像,還有如巴南佛爺梁上的摩崖造像等這一類枯水石窟,都可以說是重慶的一大特色。

        近期,不少枯水石窟出露,及時開展測繪記錄、現狀觀察記錄也是一種保護方式。眾所周知,重慶的水路、航道非常豐富,古人在不少江段的石梁、江心洲上都留下了石刻造像,具有保佑過往行船平安、避災祈福之意,這在其他地區是較為少見的。

        據介紹,本次調查收集到了詳細、精確數據后,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也專門為龍門浩題刻、造像進行了近景攝影測量及三維建模,進一步完善了重慶市石窟寺調查的相關資料數據,以便更好地研究保護。(總臺記者 牟亮)

        (圖片由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