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訊:新華全媒+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報道:“一碗好飯”背后的人工智能

        新華網 2022-09-02 18:45:33


        (資料圖)

        展臺上7個裝滿水稻種子的瓶子。新華社記者 周琳 攝

        新華社上海9月2日電(記者周琳、龔雯)走進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中信集團的展廳,7個裝滿水稻種子的瓶子在不少機器臂、機器人、無人船等科技展品中顯得尤為特別。

        仔細一看,這其中既有在全國推廣面積連續三年位居前三的雜交水稻種子晶兩優華占,也有平均畝產超1000公斤的瑋兩優8612。

        種子背后,科技含量十足,“種谷大腦”正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讓育種更智能、更“智慧”。

        融合生物技術、數據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育種信息決策系統——“種谷大腦”。(受訪者供圖)

        “以前水稻科學家受限于基地規模和管理成本等,育種只能從成千上萬個可用的組合中選出有限的數量進行試驗,再種到地里反復驗證,如今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更快地進行模擬組合和測試,選擇出效果更優秀的‘母本’和‘父本’進行組配,打破了傳統育種瓶頸。”中信農業旗下隆平高科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剛說,“在育種環節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相當于不用種地,就能提前預測結果。”

        “通過遙感衛星、無人機、物聯網設備等對農業生產相關的數據進行精準采集與分析,為實際生產決策提供大數據支撐,代替經驗判斷,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中信農業旗下華智生物大數據智能應用中心研發負責人馬妍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