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由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新媒體專委會承辦的“科普中國智庫2022年專題活動——科普創作供給側改革論壇”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劉嘉麒,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楊芳,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基地管理室主任李鵬輝等參加活動。
劉嘉麒表示,科普工作一是努力做到將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這“兩翼”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二是加強統一領導和頂層設計;三是加強法規建設;四是加強科普專業人才培養;五是發揮媒體導向作用和市場機制作用;六是注重創新科普形式和內容,實施準確科普、特色科普、應急科普。
李鵬輝認為,生態環境宣教科普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公眾對生態環境相關的信息需求與日俱增,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這一領域的宣教和科普工作。生態環境宣教科普為構建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楊芳從自身工作經歷出發,作題為《航天工程師與航天科普》的報告。她表示無論是普通公眾、中小學生、青年科技人員等都是航天科普要去普及的對象。而航天產業中各個層次的人員,包括管理和技術人員,都應是航天科普供給者。
在圓桌討論環節,現場嘉賓針對科普創作供給側的人才供給問題、繁榮科普創作話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據悉,論壇由五場精彩的主旨報告與兩輪圓桌討論組成,圍繞科普創作供給側改革主題,科學家、科普達人與科技科普相關業內人士共同探討科普創作的熱點話題,為助力繁榮科普創作提供理論和實踐啟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