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珠海9月6日消息(記者 夏燕 實習生 方涵蕾)作為全國唯一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硬聯通”的過程中,珠海如何跑出交通建設“加速度”?
【資料圖】
近日,珠海市委網信辦組織20家網絡媒體走進重點交通項目建設一線,近距離感受珠海發展脈搏。據介紹,2022年珠海市計劃建設重點交通項目79個,年度投資計劃152.23億元,截至2022年7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84.53億元,年度投資計劃完成率55.53%,預計全年可以超額完成投資計劃。
水陸空“多點開花”
從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的“神經末梢”到“中心樞紐”,近年來珠海加大力度構建大灣區水上客運交通網,提升珠海陸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啟動香洲港與唐家港客運泊位等項目的建設。
香洲港客運碼頭改擴建工程(央廣網發 陳佳哲 攝)
其中,香洲港客運碼頭改擴建工程,將原3個500GT客運船泊位進行改建,同時新建3個1000GT客運船泊位及1個1000GT客貨滾裝船泊位,并配套建設人行廊道、停車場(新增48個車位)等設施,力爭明年投入使用。屆時,香洲港的旅客年吞吐量預計可達到180萬人次。
在唐家港陸島交通客貨運碼頭,其硬件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力爭今年12月具備開通唐家港至深圳蛇口、深圳機場航線的條件。
除了水上客運交通網,珠海也在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機場群貢獻力量。
走進珠海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這里擁有國內最大單體多層航空貨站。記者在現場觀察到,物流園貨站樓主體建設已完成90%,目前已部分封頂,預計今年12月國內貨運區投用。
珠海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貨站樓正在建設中(央廣網發 陳佳哲 攝)
“物流園項目規劃有海關監管區、快件處理中心等功能區,同時發展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生鮮冷鏈等其他業務。”珠海航空城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賴日鋒透露,物流園建成后,將全面承接珠海機場航空貨運業務,年貨郵吞吐量可達50萬噸。
最快30分鐘通達香港
作為“百島之市”,珠海明確提出“產業第一”,提出到2025年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背后離不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支撐。
目前,珠海市交通運輸局已研究梳理了對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戰略通道相關工程建設計劃,共16個項目(包含9個續建項目和7個新開工項目)。其中,對接深中通道的核心項目將于2024年與深中通道同步通車。
作為珠海銜接輻射深中通道戰略通道的一部分,高新互通立交目前正在推進交安工程及涉鐵工程施工,整體建設已進入尾聲。
高新互通立交建設工程目前已進入尾聲(央廣網發 陳佳哲 攝)
未來,廣澳高速、深中通道的車流在珠海可以借助該互通立交,沿著興業快線、金琴快線全程無紅綠燈快速抵達新香洲、南灣、吉大等片區,輻射服務橫琴、拱北、十字門等地。
珠海市交通運輸局表示,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對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戰略通道建成后,15分鐘范圍內將覆蓋全市95.8%的規劃人口、91.5%的產業用地和100%的區域中心,有效支撐珠海城市空間拓展和產業經濟發展。
依托對接深中通道戰略通道,珠海市域所有組團可實現40-90分鐘通達深圳前海;依托港珠澳大橋戰略通道,珠海市內所有組團可實現30-80分鐘通達香港;在市域內部可實現東西雙城之間以及東西城區內部相鄰組團30分鐘互達。
交通大跨越,產業大發展。當前,珠海全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將加快人才、技術、物流等要素流通,助推珠海“產業第一”目標的實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