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今日訊!樹立“大科普”理念 國防科普任重道遠

        光明網 2022-09-09 15:38:04

        吳曉恩


        (相關資料圖)

        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是國家獨立自主的前提,是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條件。國防的強弱與國家安危、榮辱興衰休戚相關。“國無防不立 民無兵不安”“強國必須強軍 軍強才能國安”這些強有力的話語及其內蘊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應該深深刻在當代大學生的心里并化為行動。

        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后續動力,是國家發展的未來支柱,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后備力量,也是最年輕最具活力的知識型群體,他們不應是溫室里不經風雨的花朵,而應該是“文可安天下,武可定乾坤”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大學生積極履行兵役義務,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在國防建設中展現大學生專業技術和文化素養,將有力推動強軍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早日實現。

        而這都要通過國防教育、國防科普才能真正實現。大力加強高校的國防知識法規、國家安全、國際形勢、國防科技、軍事技能等的科普教育工作,培育國防文化,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國防意識和國防素養,對國家的長治久安而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的出臺正當其時,《意見》指出,要樹立大科普理念。那么,國防科普就是大科普格局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國防科普作為國家科技知識普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普及國防科技基本知識、培養國防科技人才、增強國防意識、樹立愛國主義精神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歷史和實踐證明,當今的我們并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而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國雖大,忘戰必危,只有具備遏制戰爭的能力,才能避免戰爭;只有具備能打勝仗的能力,才能避免打仗。

        在接受學校國防教育后,北京郵電大學學生饒挺奮勇投身軍旅一線,匯入火箭軍力量。在經歷軍旅實踐后,他用鏗鏘有力的話語表達自己最質樸的認識:“中國公民在享受了‘和平’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保衛和平’的義務;中國人應當愛他腳下的每一寸土地,愛這片土地孕育的每一個人,每一片花草林木,每一群蟲魚鳥獸,總之,愛她的一切。因此,我們不容忍任何豺狼虎豹覬覦她,詆毀她,蠶食她。參軍將是我們呵護這片土地最有力的手段!”這正是國防科普教育工作最直接的成效呈現。

        在科技日新月異迅猛發展的當下,國防實力的角逐從某一方面來說就是國防科技力量的較量,在此背景下,國防科普的重要性尤為凸顯。國防科技的創新和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國防科技后備人才的培養對于國防建設、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的意義重大。

        毫無疑問,國防科普承擔著國防科技知識傳遞和國防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們要充分抓好高校國防科普教育工作,通過普及國防科技知識、探索國防教育新形式,提升大學生的國防科學技術素養,為國防科技的發展培養、吸納和儲備優秀人才,牢記國防責任擔當,瞄著戰場發起科技沖鋒。

        作者簡介:

        吳曉恩,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北京郵電大學武裝部老師兼軍事理論課教師,著有《逃離電子文化的陷阱》(北京大學出版社)、《花園聲音》(中央編譯出版社)等書。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