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訊!人工智能創新現代醫學“術” 社會實驗升溫技術倫理“情”

        光明網 2022-09-15 20:45:16

        近年來,人工智能(AI)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日常醫療活動中,并在多個領域體現出了巨大優勢,促進了現代醫學的發展。然而,醫療行為不止是純粹的技術行為,更是關系到患者的情緒、隱私、倫理等多個方面的社會行為。因此,在努力發展AI醫療“術”的同時也應關注AI醫療“情”方面的問題。那么,“術”與“情”該如何并駕齊驅呢?

        AI技術全面深入醫療,效率大提升

        2021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均推出“自動采血機器人”,可實現在1分鐘內自動完成血管定位、消毒、扎針、采血、拔針及貼止血貼的全過程。體驗后的患者均表示“幾乎無痛,太神奇了”。這使得醫療活動中最普遍的采血實現了無人參與和24小時值守,患者再也不必在夜里由于采血人員少而長時間等待,大大提升了醫療效率與患者的體驗。


        (資料圖片)

        據36氪研究院報道,當前AI技術在醫療中應用最成熟的是影像輔助診斷領域。這是基于AI在圖像識別領域的深度學習技術,計算機通過對海量的超聲、CT、核磁成像進行讀取、訓練,然后對患者疾病進行診斷,實現快速讀片,為醫生提供解讀建議并提高分析精度,促進診斷效率和準確率。例如,平安智能輔助診斷決策系統與眼科醫學緊密結合,通過智能OCT眼科醫聯影像云極大提升了眼科診療效率。目前已覆蓋了10個省份,28市和近1.3萬家醫療機構,每月惠及35萬患者。

        更值得一提的是,AI技術已經深入醫療活動中最接近患者生命安全的臨床手術中。據報道,今年4月份浙大兒院運用手術機器人已完成小兒外科手術超1000臺;5月份哈醫大四院則累計完成各類外科手術超1800臺。由于智能機器人手術比腹腔鏡手術可提供更為清晰的3D實時高清圖像,其機械臂可實現多達7個自由度和360度精確旋轉,能夠在非常狹窄的空間內完成精細的動作,且全程無顫抖。這些優勢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患者在術中的流血量和術后的恢復時間。

        不僅如此,手術機器人還為遠程合作手術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徑。2021年,深圳市人民醫院利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平臺,與浙大附屬兒童醫院遠程合作共同完成了一項小兒胸外科手術,成功地切除了小兒狹小胸腔內的腫瘤。

        AI醫療也有風險,社會實驗是解決之道

        雖然AI技術已經普遍應用于日常醫療中,但這也對傳統醫療活動規則發起了新的挑戰。例如,醫生會焦慮AI技術替代他們的工作,患者會重新評估醫生行為。一個最常見的例子,醫生給病人服藥說明經常出現一天2次,每次1-3片。那么到底應該服用幾片?AI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醫生和患者如何看待AI對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醫療活動大量涉及人身安全、隱私風險、道德風險以及患者對醫療效果評價等一系列重要且敏感的話題。如何能確保AI在助力現代醫學的同時有效控制相關風險,是AI醫療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社會實驗對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通過社會實驗超前探索和研判AI醫療可能出現的社會風險,尋求降低醫療風險、保障AI技術最大化促進醫療服務的有效路徑,是AI醫療快速發展道路上的重要支持。

        2019年科技部牽頭成立中國國家新一代AI治理專業委員會,強調進一步加強AI技術應用帶來的相關法律、倫理等社會問題。2021年,深圳成立醫學人工智能專委會成立,明確指出要開展醫學人工智能社會治理實驗,來探索AI對醫療制度、衛生政策帶來的潛在影響,包括利益獲得、風險認知、價值形塑、組織變革、倫理規范等諸多方面。

        當前AI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醫療各類領域中,我們更需要加快社會實驗的步伐,建立一套AI醫療社會影響的全面評估體系,讓AI醫療在正確的道路上快速發展。(文/呂棟、 董波、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交叉創新研究院,之江實驗室) ? ? ? ? ? ? ? ? ? ? ? ? ? ? ? ? ? ?

        關鍵詞: AI技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