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9月20日消息(記者郭振丹)9月20日,上海舉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科技創新專場。會上,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黨委書記徐楓表示,回顧上??萍紕撔率陫^斗歷程,這是一段以“創新、改革、開放”為時代強音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十年來,上海科技實力邁上新臺階。上海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679.46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819.8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3.31%增長到4.21%。一批重大原創成果相繼涌現,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綜合水平邁入全球主要創新型城市前列,2021年在世界科技創新集群中排名第8。
(資料圖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央廣網記者 郭振丹 攝)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徐楓介紹,10拍瓦激光放大輸出、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首次人工創建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等一批上海成果,實現了多個全球“首創”。2021年,上海同時牽頭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高等級獎項。2022年,軟X射線裝置實現國際上波長最短的回聲型自由電子激光。截至2021年底,上海累計牽頭承擔國家重大專項項目929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54項,資助資金和項目數量居全國前列。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壯大
十年來,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邁出堅實步伐,一批在滬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進入首批重組序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快建設,已建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14個,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群初現雛形。高水平研究機構和研究型大學加快發展,先后啟動建設李政道研究所、量子科學研究中心、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一批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的新型研發機構。在中科院上海分院、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試點“基礎研究特區”計劃,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
科技領軍企業培育發展不斷加速,打造了一批頭部企業牽頭的開放式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有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一批行業領域的未來科技龍頭加快成長,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71家上海企業登陸科創板,市值超1.4萬億元。
面向經濟主戰場,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
上海聚力三大先導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集成電路產業基礎能力進一步增強。支持建設“超越摩爾”八英寸MEMS研發中試線和硅光子中試研發線,成套工藝、裝備材料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建設集成電路材料、裝備和工藝器件領域的開放創新平臺,先進射頻、毫米波等技術取得一批創新成果。生物醫藥創新研發實力持續提升。十年來,上海研制了CAR-T細胞治療產品等16個一類創新藥,其中,2021年研制I類創新藥8個,約占比全國四分之一。全身5T磁共振設備等1802個三類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全球排名前20的藥企中,有14家將研發總部或創新中心設在上海。人工智能創新布局與應用加快實施。上海打造國內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推動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涌現一批自主智能、自主通用、認知融合、魯棒可信等方向的創新成果,應用于國際首條“5G+L4級智能駕駛重卡”示范線路等智能經濟、智能社會重大場景。支撐引領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研發完成面向web3.0技術的互聯網操作系統(Conflux OS),由上海抓總研制的太陽探測試驗衛星“祝融號”成功發射,全海深無人潛水器“思源號”實現8072米最大下潛,燃料電池汽車電堆關鍵零部件、動力系統及整車項目涌現一批自主研發成果,數字孿生、智能制造及機器人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有效惠及民生福祉
上海布局實施糖類藥物、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等市級科技重大專項,開展質子重離子醫療裝備研發,打造上海國際醫學科創中心,加快培育和建設一批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在綠色生態城市建設方面,成功研制亞洲首臺11兆瓦直驅海上風電機組,在全國率先啟動低碳科技攻關布局,發起成立上海碳中和創新聯盟,編制《上??萍贾翁歼_峰碳中和實施方案》,推動綠色技術銀行建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