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注:MBA學費普遍上漲 十幾萬讀個在職研究生值嗎?

        成都商報 2022-09-26 09:37:46

        十幾萬讀個在職研究生值嗎?

        近幾年全國考研人數持續上漲,而以在職人群為主的MBA(工商管理碩士)項目也受到了追捧,職場人迫切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導致報考人數不斷增加,同時學費也水漲船高。隨著考研日期臨近,全國多所院校陸續公布了2023年MBA招生簡章,記者從中了解到,全國多所院校的MBA學費有所上漲,少則上漲2萬元,多則上漲6-10萬元。總學費讀下來普遍在十幾萬到二十萬元左右,高則有四五十萬元。


        (資料圖片)

        那么,為什么全國MBA專業學費會相繼上漲呢?背后受到了哪些因素影響,花幾十萬元讀MBA值嗎?對此,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現象

        全國MBA學費普遍上漲 最高上漲10萬元

        一直以來,學費都是MBA考生擇校比較關注的問題。9月23日,記者從各大院校官網上了解到,今年又有不少院校的MBA項目學費上漲。其中,深圳大學2023年非全日制MBA漲幅為10萬元,從19.8萬元上漲至29.8萬元/全部;暨南大學2023年MBA非全日制學費上調6.8萬元,從20萬元上漲至26.8萬元/全部,學制3年;北京理工大學非全日制MBA上漲3萬元,漲后學費為21.6萬元;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非全日制上漲6萬元,漲后學費51.8萬元。

        在四川,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2023年MBA學費也均有上漲。

        據電子科技大學官方網站公開信息顯示,該校2023級MBA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費13.8萬元/全部,學制為2年;而非全日制學費為15.8萬元/全部,學制為3年。相比較,2022級MBA非全日制學費為9.8萬元/全部。西南財經大學非全日制MBA由9.8萬元/全部上漲至15.8萬元。而四川大學則是在2022級非全日制學費由9.8萬元調整為15.8萬元/全部,2023級沒有變化。西南交通大學2022級從7.8萬元漲到了9.8萬元,2023級沒有變化。四川師范大學從6.6萬元漲到7.8萬元。西南石油大學從5.4萬元漲至7.2萬元/全部。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高校開設的MBA課程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培養模式,大多數為非全日制,報考人群需要滿足一定工作或畢業年限。學制2-4年不等,學習方式比較靈活,利用工作日晚上、周末、寒暑假等進行在職學習。學費受地域、學校品牌、辦學特色等方面影響,價格少則六、七萬元/全部,高則四、五十萬元/全部,整體來說至少得十幾、二十萬元/全部。

        原因

        市場火爆報考人數不斷增加 學費上漲是趨勢

        MBA學費上漲并非今年才出現,近幾年不少院校陸續提高了MBA的學費,背后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總體來說,無論是全國還是川內,MBA學費上漲是一個趨勢。”郭郢是成都市MBA企業家商會會長,也是品睿教育培訓學校的校長。他曾于2008年在西南財經大學就讀MBA,隨后創立了專注管理類聯考培訓機構,深耕MBA教育行業12年之久。

        在郭郢看來,學費上漲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

        第一,從專業性質來說,MBA會相對更貴。在課程模塊設置上,MBA是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培養模式和學術研究不一樣;在師資配置方面,很多學校是配備了雙導師制,校內導師指導碩士論文,校外導師指導事業發展;另外MBA課程搭建了一個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系統提升的平臺,這些都是辦學成本。

        第二,政策影響。2016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進行了區分,并給予了非全日制MBA項目更多市場化運營的空間,學費價格由審批制調整為備案制。

        第三,MBA專業適用面廣,需求量大,報考人數逐年增多,學費也水漲船高了。

        第四,學費上漲,降低門檻,提高培養質量。郭郢表示,在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上,學術學位碩士是培養學術人才,專業學位碩士主要解決應用性人才,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相對而言考試難度要簡單一點,而MBA就是專業學位。“未來,不需要培養太多的學術碩士,更多的培養專業碩士,應用性人才,這也是一個趨勢。”

        然而,隨著報考人數的不斷增加,人群的年輕化,考試的分數線更高,競爭更加激烈。以四川大學為例,據官方數據顯示,該校2020級MBA報考人數為3000余人,2021級增加了幾百人,2022級學費上漲為15.8萬元后,仍有2000余人報考,盡管如此,川大復試分數線依然比國家線還要高10分,有180分,而2020級和2021級則在195分。這個分數對于剛畢業不久的群體,相對容易些,但對職場中,一些創業老板、企業高管等群體來說,由于工作特別忙,年齡段要大一些,考試能力相對弱一些,難度很大。“通過漲學費,降低考試分數線,提高學員門檻。”郭郢說。

        影響

        MBA漲價就不報考了嗎?“影響是有,但總體影響不大”

        學費上漲對報考有影響嗎?“影響是有,但總體影響不大。”郭郢表示,學費上漲并沒有影響整體報考的人數,主要起到了分層、篩選的作用。對剛畢業3-5年,收入不穩定,經濟方面有壓力的人群可能會選擇推遲,或者去選擇一個能承擔得起的學校;但對其他經濟穩定人群是沒有影響,該考照樣考。以川內的四大高校為例,近幾年每年的報考總人數在9000余人,總招生人數1800余人左右,基本穩定。但是其他院校的報考人數近兩年就相對有一些增幅。

        楊女士在成都一家企業服務類的公司工作,本科畢業后通過幾年努力已經擔任了公司的管理崗位。在如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她覺得原本的本科學歷顯得有些不足,便有了考碩士研究生的念頭。然而,平時工作繁忙,若選擇全日制研究生不僅備考時間不足,甚至將來還可能辭掉工作,因此非全日制的MBA研究生成為了她的首選。

        目前,楊女士準備報考電子科技大學的非全日制MBA專業,不過今年的學費比去年上漲不少,從9.8萬元漲到了15.8萬元。學費上漲對報考有影響嗎?“沒有,說不定以后更高。”楊女士表示,現在工作和收入穩定,年薪在20萬元左右,學費可以分批繳納,在經濟承受范圍內,因此還不如早考更省錢。

        繆先生在成都某財政部門工作,工作中接觸到的人群學歷普遍較高,因此他希望通過考取非全日制的MBA來提升自己學歷,同時為今后的發展做鋪墊。在今年備考的過程中,他發現非全日制MBA的學費有些偏高,對于工作剛幾年的他來說有些負擔。因此,在認真研究后,他決定轉考MPA(公共管理碩士),“考試內容和MBA一樣,錄取分數線也差不多,但是學費要便宜很多。”繆先生說,原本他目標是報考川大MBA,現在改為電子科大非全日制MPA,學費6.9萬元。

        價值

        是一種機會

        但并非每個人

        都能讀出成績

        花幾十萬讀MBA值得嗎? “MBA是一種機會,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讀出成績。”丟丟說,對于職場人群來說,面臨的問題是30歲職業轉向和35歲職場危機的問題,這個時候想去突破自己職業瓶頸和職場危機,回去讀書是一種選擇,但結果一定是因人而異的。對于32歲的丟丟來說,考上MBA對她的職業發展道路提供了新的方向。

        丟丟目前是鹽友MBA培訓機構的負責人,本科畢業于四川外國語學院成都學院的她,曾在國外從事對外翻譯工作多年。2018年,她回到國內時面臨職業、人脈的斷層,遇到了很多困難,一切都需要重新發展。“因此,我想通過MBA的平臺給自己一個緩沖的時間,認識更多的人,尋找新的機會。考上川大后,丟丟修改了自己的求職簡歷,有了985、211高校MBA的背景,很快就有獵頭找到她進了一家公司。通過不斷拓展人脈,她的微信好友從最初的1000人漲到了8000多人,在MBA平臺上,她結識了合伙人,遇到投資人開始了創業。

        丟丟平日主要負責機構前端咨詢工作,接觸了大量的備考人員。她說選擇考讀MBA的群體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學歷、跨行轉崗、升職加薪、拓展人脈、尋找新的機會,或者創業老板、企業中高管層在管理方面出現了瓶頸,需要進行系統的提升。

        在郭郢看來,MBA中的學員是跨專業、行業、職能、年齡段,也是資源、知識、資產等社會資源的整合。通過MBA的平臺可以改變職業發展的路徑,可以學到商業前沿思潮,拓展知識思維,打開視野,提升綜合能力。“這種效果由其培養模式決定,但也會因人而異。”

        在MBA熱潮的背后,相關的線上線下培訓機構也在不斷發展,并出現了頭部效應。郭郢說,以品睿為例,屬于川內管理類培訓的頭部,報名學員從最初2011年的160人左右,逐年增至去年川渝地區的3000余人。報考人群以民營企業、國企、金融系統等為主,其中有30%的同學來自金融系統,除了北上廣等外,相比其他城市更高,這也反映出成都金融業的活躍。目前,市場已趨于穩定,但將來發展會與整體經濟大環境緊密關聯。“學費實則是一個杠桿,起到調節和過濾分層作用。”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張肇婷

        關鍵詞: 在職研究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