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央廣網呼和浩特9月28日消息(記者 王秋蕾 實習生 暢雨虹)9月28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實施方案》提出三年實現全區城鄉新增殘疾人就業2.4萬人的目標,保障有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的“零就業”殘疾人家庭至少1人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3萬人次。
新聞發布會現場(央廣網發 暢雨虹 攝)
據介紹,截至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就業年齡段的持證殘疾人有36.8萬人,已就業殘疾人19萬人,就業率51.6%。2022年,城鎮殘疾人新增就業3195人,農村牧區殘疾人新增就業5095人。
《實施方案》以有就業需求和就業條件的城鄉未就業殘疾人為重點,提出十項行動,加大對就業困難的殘疾人幫扶力度。其中包括:利用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助殘社會力量等“四方”力量安排或助殘就業行動;重點解決就業困難殘疾人、農村牧區殘疾人、殘疾大學生、盲人按摩等“四類”重點群體就業幫扶行動;要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行動統計和公示制度,切實增加機關和事業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透明度;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要拿出一批崗位定向招錄殘疾人就業,3年內爭取集中幫助較大規模的殘疾人就業,對未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規定是職工人數的1.5%),則通過及時足額繳納殘保金、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予以規范;發現好做法、總結好經驗,挖掘亮點進行推廣;重點打造“大愛北疆”——助業自強助殘公益行動、“美麗工坊”等品牌;對于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等就業困難殘疾人通過普遍開展輔助性就業項目勞動調配工作,讓殘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會,體現自身價值,減輕家庭負擔;農村牧區殘疾人就業幫扶行動著重延續殘疾人脫貧攻堅政策措施和幫扶機制,以防止已經脫貧殘疾人的再度返貧;殘疾人大學生就業幫扶行動提出對殘疾人大學生提前開展就業服務和納入公共就業服務的要求,抓住黃金期,提前聯系高校、用人單位,以提高對殘疾人大學生的就業服務質量和覆蓋面;盲人按摩就業促進行動著重提出加強盲人按摩機構建設、規范化建設和完善盲人醫療按摩制度,以補足盲人按摩基礎能力建設的薄弱環節。
《實施方案》還明確了組織、宣傳、發改、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國資、工信等22個部門和單位的工作職責。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