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播報:大數據破解“學生獲得感”精準測度難點

        光明網 2022-10-09 18:31:16


        【資料圖】

        打造課程評價優質“指揮棒”是全面提升課程質量水平的“牛鼻子”。近年來,“學生獲得感”已經作為評價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核心標準,但從目前來看,如何科學精準測度“學生獲得感”,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難點問題。

        近日,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團隊成員魏彤儒教授主持完成的《大數據助力高校思政課“學生獲得感”精準測度》案例獲評“楚治——2022‘荊楚杯’大數據驅動地方治理現代化創新應用‘他山之玉’參考案例”。

        該案例的創新性做法在于,基于四年研究實踐,運用大數據思維和大數據技術方法,破解了阻礙高校思政課“學生獲得感”精準測度的兩大“痛點”:一是作為“主觀感受”的“學生獲得感”,其客觀測度的依據是什么;二是作為“學生獲得感”特殊載體的“全過程數據”,怎樣有效獲取和挖掘。

        據介紹,該案例堅持“萬物皆有留痕、留痕皆可能為數據”的大數據思維,以大數據技術方法為支撐,全力“生產”和“挖掘”學前—學中—學后“全過程”數據,將內涵在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獲得中的教學質量外顯出來,將質性的學生收獲和成長通過量化手段刻畫出來。從效果看,該案例成功打造出了一套高校思政課評價的優質“指揮棒”,能夠有效引導思政課教學向精準供給發力、向內涵提升用功。

        據悉,“楚治——2022‘荊楚杯’大數據驅動地方治理現代化創新應用十佳案例”評選活動由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荊楚網(湖北日報網)主辦,華中科技大學團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驅動地方治理現代化綜合研究”課題組協辦。

        此次案例評選活動獲獎案例涉及面廣、類型豐富、技術創新性強,共有27個案例獲獎,由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魏彤儒教授主持,王建紅教授、張乃芳副教授、李書萍副教授、趙魯臻副教授為成員的《大數據助力高校思政課“學生獲得感”精準測度》案例獲評“他山之玉”參考案例。(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供稿)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