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每到汛期,新聞里經常出現“防洪抗旱”這種表述,好像這兩個任務是組合在一起的。汛期不就是發大水嗎,應該是不缺水呀,那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還有地方需要抗旱呢?
我們所說的“汛期”,只是一個時間段的統稱。在這個時間段里,經常同時存在著“旱”和“澇”兩種災害,“防洪”“抗旱”需要并重。從整個全球天氣系統來看,如果一個地區受到單一氣團控制(覆蓋),因為沒有冷、暖氣團的交匯,就不會出現明顯的降水。這種天氣形勢持續下去,就會在單一氣團控制的范圍內形成氣象干旱。但這個單一氣團再大也有邊界,在它和另一個氣團交界的地方,就可能出現因冷、暖空氣交匯而產生的強降水。如果降水持續,就會出現洪澇災害。因此,宏觀來看,同一個時期,不同地方發生“旱澇并存”“旱澇交替”“旱澇急轉”都是有可能的。
副熱帶高壓是一種典型的能夠造成旱澇并存現象的天氣系統。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覆蓋)的地區往往晴熱少雨,地面蒸發量大、降水少,容易形成氣象干旱造成的“旱區”。而在副熱帶高壓的邊緣,特別是它的西端和北面,有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和南面輸送過來的暖濕空氣,兩股氣流交匯激發出強降水,形成可能引起洪澇的“雨帶”。由于副熱帶高壓的移動、滯留有一定的規律性,“雨帶”和“旱區”會隨之擺動,防洪抗旱的重點關注區域也就跟著擺動。這種季風性氣候規律已經為人們所熟知,相關防洪抗旱預案可以未雨綢繆,提前部署防災減災工作。但是,有規律并不意味著沒變化。一旦副熱帶高壓出現異常的滯留或者進退,“雨帶”和“旱區”也會相應發生異常,或是降水異常增多,或是干旱異常持久,極易造成部分地區發生旱澇災害。我們特別要關注的是旱災,因為一旦水庫儲水告急,氣象干旱就可能轉變為農業干旱。(朱定真 武蓓蓓 張金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