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光明網訊(記者張佳興)“當前,北方地區正在陸續進入取暖季。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是一項民生工程,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重大舉措,意義重大。”10月27日,在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表示,2022年,生態環境部將繼續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清潔取暖工作,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堅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對于進入供暖季后未完成改造的,仍繼續沿用原供暖方式;今年新改造尚不具備安全穩定通氣條件的、尚未經過一年實際運行檢驗的,不拆除原有燃煤取暖設施;山區等暫不具備改造條件的地區,可以使用潔凈煤等方式采暖,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劉友賓介紹,生態環境部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配合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加快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堅持合同化保供,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向,強化居民用氣保障力度。配合財政部安排清潔取暖運行補貼,2021年10月底,已下達2022年清潔取暖運營補貼53.5億元,重點向農村低收入人群和困難群眾傾斜。
加強調度抽查,重點關注是否存在“未立先破”等影響群眾溫暖過冬的突出問題,對涉及清潔取暖的投訴,及時調度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現場核實,督促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10月正處于秋冬季節轉換期,氣溫、濕度晝夜變化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在低壓、高濕、強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下,容易出現污染過程。據悉,北京市近期出現的污染過程,均受到類似不利氣象條件影響。
根據預測,今年秋冬季,亞洲中高緯地區以緯向環流為主,我國東部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少的可能性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等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氣象條件較為不利。
劉友賓表示,生態環境部將密切關注空氣質量變化態勢,統籌做好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積極安排部署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