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健康中國行動-2022年世界鎮痛日暨中國鎮痛周宣傳活動在京舉行

        光明網 2022-11-04 15:30:16

        “疼痛”作為每個人一生中體驗最早、最多的主觀內在感覺,是人類經常遇到的問題。長期以來人們對疼痛的認識比較片面,認為疼痛只是疾病的癥狀,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會消失。為了讓公眾正確認識、科學預防、積極緩解疼痛疾病,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電視頻道聯合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共同舉辦了“健康中國行動—2022年世界鎮痛日暨中國鎮痛周主題宣傳活動”。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表示,對一些可預防的疾病,我們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對于一些需要采取正規的鎮痛治療的疾病,我們應該及時的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診斷治療。同時也呼吁我們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要關注鎮痛診療的規范化,特別是要研發一些更有效的鎮痛方式方法來緩解不同人群面臨的疼痛痛苦。


        【資料圖】

        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會長鄭宏

        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會長鄭宏在活動上介紹,近年來,醫療機構為緩解廣大患者在腫瘤、骨科、中老年骨科、關節病等方面面臨的一些疼痛,做了大量工作。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發起主題宣傳活動就是要使健康中國行動更加有針對性,使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能夠在“十四五”乃至在更長的時間,能夠可持續地發展,高質量地發展。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終身榮譽副會長、原國家衛生部婦幼司副司長龐汝彥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終身榮譽副會長、原國家衛生部婦幼司副司長龐汝彥就“提升分娩鎮痛水平,是提供優生優育服務的重要環節”介紹,國家衛健委和發改委、全國婦聯等17個部委發文,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其中前4條都是跟我們婦幼健康、生育是聯系的,第三個講“加強生殖健康服務”,第一點就講到分娩鎮痛,分娩疼痛是婦女在一生中一個很重要的疼痛,如果經歷一次疼痛就不想生孩子了,這可能就是一個問題。所以我們說“分娩鎮痛”是一個小事兒,但是要做起來,就跟整個的生育體系聯系非常緊密。

        中華醫學會婦產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朱蘭

        由于特殊生理結構的原因,“疼痛”現象在女性群體普遍存在,女性“疼痛”問題,不僅關系著個人健康,更關系著家庭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中華醫學會婦產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朱蘭表示,慢性盆腔痛來講,它不像以前就認為是一個盆腔的炎癥,現在更多的它是一個多科的疾病,而疼痛它只是一個癥狀,所以最后落在診斷來講,它可能是婦科的疾病,也可能是泌尿科的疾病,也可能是肛腸科的疾病,所以需要多科的協作,強調是多學科的理念和團隊一起共同治療這個疾病。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陳娟

        慢性盆腔疼痛是婦女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陳娟表示,對于疼痛如何治療,首先是要去除肌筋膜痛的一個觸發點,病人的疼痛會發生很大的改善,另外我們不能到此為止,物理治療是盆底肌筋膜疼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還要對盆底肌肉進行再教育,教會她如何的放松,如何的進行拉伸等,總體來講肌筋膜疼痛不可怕,我們認識它并采取一些辦法能夠幫助病人緩解疼痛,最后使我們廣大的婦女獲益。

        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婦幼保健分會副會長、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王姝

        基層醫療是最靠近百姓的醫療服務場所,百姓最為便捷、快速診測出病因并解決病情之所在。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婦幼保健分會副會長、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王姝針對“中國農村和社區如何開展女性疼痛診治與管理”的話題介紹,對于這么一個疾病,它涉及到原發病,涉及到整體的多科診療,又涉及到疼痛的管理,又涉及到心理,是一個長期服務過程。作為醫生或者是醫療機構,要達到幫助患者回歸社會,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們希望發動社會更多的力量做好這件事。

        活動現場,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前主任委員、候任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樊碧發,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覃旺軍,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崔旭蕾,就“疼痛相關疾病的合理用藥”話題進行了對話交流。(張夢凡)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