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央廣網焉耆11月13日消息(記者羅成 通訊員馬曉旭)近年來,新疆焉耆縣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立足荒灘資源和日照充足優勢,積極探索戈壁荒灘上的“綠色革命”,狠抓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成立種植合作社,通過協商指導價、延長產業鏈、打造品牌等方式,使紅棗豐產又豐收。
秋韻花香蝴蝶忙,夜黃果熟遍地香。眼下,焉耆縣良種場1200畝紅棗陸續進入成熟期,一眼望不到邊的棗園里,彌漫著醉人的清香,農戶搶抓有利時機,正在忙著采收紅棗,喜迎豐收。
千萬顆紅彤彤的果實壓彎了枝頭,在陽光下更是閃耀著如紅色瑪瑙一樣的光芒,竹竿輕輕一敲紅棗就如下雨般爭先恐后地往下掉,看著滿地的紅棗,棗農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紅彤彤的果實在陽光的照耀下映紅了村莊、映紅了田野,映襯出了農民火紅的日子。
焉耆縣良種場1200畝紅棗陸續進入成熟期(央廣網發 馬曉旭 攝)
從年初開始,焉耆公路管理分局駐良種場“訪惠聚”工作隊便組織林果技術員深入田間地頭,為棗農提供技術服務,指導棗農克服天氣少雨等不利因素,加強水肥管理,落實環剝、拉枝、摘心等一系列技術措施,提高了棗樹坐果率和果實品質。
在良種場種植戶單軍良的60畝棗園里,工人們正忙著采摘紅棗。“我們這個棗它是矮化密植的,管理也非常精細,現在每公斤能賣到10塊錢左右,效益非常可觀。工作隊的干部每天都幫我發一些視頻和圖片到朋友圈、抖音宣傳,現在已經有不少的客戶從我這里購買紅棗,大家在網上給我下訂單,工作隊還幫助送貨,非常方便。”謝新麗邊摘紅棗邊說。
據了解,良種場現有紅棗地千余畝,這里的紅棗因為光照時間長,口感好,受到消費者青睞。“經過林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種植戶們對棗樹進行了大修剪,產量提高了很多,現在紅棗已經進入生果后期,我們正在積極聯系采摘工,為下一步的采摘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焉耆公路管理分局駐良種場“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艾圖克爾·艾合買提介紹。
紅彤彤的果實壓彎了枝頭,在陽光下更是閃耀著如紅色瑪瑙一樣的光芒(央廣網發 馬曉旭 攝)
焉耆縣良種場林管站站長塔依爾·阿吾提說:“我們通過優化管理、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和推廣,努力打造精品特色紅棗,提升村民經濟收入。今后,我們將繼續深化林果產業,實現果品提質增效,農民增收。”
近年來,焉耆縣良種場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紅棗,通過推行規模化、集約化、精細化、信息化生產模式,大大提升了紅棗的產量和品質,紅棗樹已成為群眾的“致富樹”,“紅果子”成了果農致富的“金果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