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定遠11月12日消息(記者徐鵬)花生飄香、織機轟鳴、瓜蔞碩實……日前,央廣網記者在安徽省定遠縣看到,一幅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的多彩畫卷如今已然徐徐展開。近年來,該縣堅持推進鄉鎮產業集中區建設,擴大現代特色農業體系,以特色產業賦能,奮力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生態宜居的當地鄉村(央廣網記者徐鵬 攝)
【資料圖】
織機響致富忙
走進位于定遠縣池河鎮鄉村振興產業集中區的安徽實淼紡織制品有限公司,2000平米的七里河村加彈車間里,自動化紡紗機器飛速運轉。不遠處的一排排機器前,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機杼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幸福“旋律”。
加彈車間內正在操作機器的工人(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池河鎮結合村情實際,分別申報紅心沛村就業幫扶車間項目、七里河村就業幫扶車間項目,除了這間2000平米的加彈車間外,還有一間面積為4000多平的織布機車間。
“原先這里是一處冷窯廠,政府給予優惠政策,并建好了廠房,吸引我們這批原本在外的池河人回鄉創業。”企業負責人路興軍告訴記者,廠里現有員工50余人,7成以上為本地人,“人均5000元左右的月工資,不僅解決了家門口就業,也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該鎮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以就業幫扶車間建設為依托,結合招商引資,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已建成10000平米標準化廠房,入駐3家企業。
瓜蔞香飄振興路
金秋時節,走進定遠縣西卅店鎮青山村“瓜蔞部落”休閑旅游集聚區,一排排水泥柱撐起的瓜蔞架上,瓜蔞藤蔓相互纏繞,翠綠的瓜蔞沉甸甸地吊掛在蔓條上,散發出勃勃生機。放眼望去,一幅綠色生態畫卷鋪在廣闊的大地上。
瓜蔞藤蔓相互纏繞(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值得一提的是,占地500畝的瓜蔞子加工廠和瓜蔞基地,僅是整個“瓜蔞部落”項目一二三產成功融合縮影之一。
據西卅店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瓜蔞部落”休閑集聚區以“光陰教室”主題休閑民宿為中心,依托周邊500畝瓜蔞產業打造。涵蓋主題民宿、生態木屋、網紅棧道、戶外營地、童趣樂園、自然課堂、網紅橋等特色項目體驗。
其中,“光陰教室”主題休閑民宿是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項目,利用閑置小學,盤活閑置資產。該項目對當地一處小學的閑置教室進行改建,利用閑置的12間房屋和院落就地改造,建設6間民宿、6間光陰教室,改善青山村環境,提升旅游觀光質量,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花生“生”出“富裕果”
花生香,村民富。定遠縣藕塘鎮花生種植歷史悠久,當地有獨特的沙質土壤,造就藕塘出油率高的特點。
走進藕塘花生產業園,記者看到一筐筐金黃的花生,經全自動化機械的清洗、蒸煮、烘干等流程加工后,變得色澤自然、酥脆清香。再度進行深加工的花生,則變成了花生糖、花生酥等小食品。
自動化花生加工設備(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小花生有了大名氣,企業紛紛慕名而來。據藕塘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謀劃下,當地建起了花生產業園,并逐漸形成一條從種植到加工的產業鏈。目前藕塘花生產業園正在建設冷鏈食品加工區、糧油加工區、果蔬農特產品加工區、乳品飲料加工區、休閑食品加工區、商貿物流綜合區、電子商務區等六大特色功能區塊。
“我們致力于打造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食品加工、貿易、集散產業基地,有望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花生產業商貿物流中心。”該負責人說。
定遠縣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些年,該縣推進鄉鎮產業集中區建設,解決鄉村產業項目小、散、弱現象,延長鄉村產業鏈條,就近解決農民創業就業,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同時,樹立“項目為王、項目為先”理念,堅持以項目建設推動實現快速發展,“未來還將持續推出打造一批典型樣板,樹立一批在全省甚至在全國能夠叫得響立足的一些地域品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