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有了保障,我就有了動力”——安徽多地糧農糧企“結對子”發展見聞

        新華網 2022-11-14 15:33:29

        新華社記者姜剛、朱青、趙金正

        在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田間地頭處處可見忙碌的身影。記者來到種糧大戶程夕兵家,他正準備外出播種小麥,院內一大片場地上曬滿了金黃色的稻谷。

        一提到訂單農業,程夕兵渾身是勁。“我流轉了690畝地,今年拿出110畝與縣里一家糧油加工企業合作,推行訂單生產,統一水稻品種,按要求使用肥料、農藥,確保糧食品質。”他說,“水稻畝產量約1100斤,每斤要比市場價高0.15元左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北大荒農服集團鳳陽小崗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生產基地,農機手正在駕駛農機播種小麥。新華社記者 姜剛 攝

        記者在小崗村走訪發現,訂單農業已經成為這里的“新時尚”,北大荒農服集團鳳陽小崗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閆大明也是踐行者之一。他在小崗村打理著580多畝地,收完水稻后,這些天正忙著播種小麥、油菜。

        閆大明帶著記者參觀生產基地,風吸式殺蟲燈、物聯網環境數據采集儀等新裝備遍布田間,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指導科學生產和綠色種植。閆大明說:“今年的秋糧生產中,我們與糧油加工企業合作,第一次全面種植優質稻品種,畝產量約1200斤,訂單回收價是每斤1.42元,一斤比市場價要高0.1元多。”

        不僅在滁州市鳳陽縣,記者在蚌埠市懷遠縣、蕪湖市繁昌區等地走訪時也了解到,各地積極組織謀劃,引導糧農糧企“結對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提高糧食加工企業競爭力。

        在蕪湖市繁昌區峨山鎮沈弄村,種糧大戶汪軍將剛剛收獲的水稻裝車。嘗到訂單農業甜頭的他,今年擴大了訂單種植面積。

        “去年我從流轉的1400多畝地里拿出110多畝地來種植訂單水稻,一季算下來,收益挺不錯,今年我把訂單種植面積擴大到約630畝。”汪軍告訴記者,他與當地一家大米加工企業合作,企業以每斤高于市場價約0.4元進行回購。

        在汪軍看來,推行訂單生產模式,農戶和企業可以實現深度合作、互惠共贏,企業能收購到高品質糧食,農戶也能賣個好價錢。“收入有了保障,我就有了動力,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在種地本身,努力多種糧、種好糧。”

        在蕪湖市繁昌區峨山鎮沈弄村,收割機正在稻田里作業。(采訪對象供圖)

        訂單農業也受到糧企的青睞。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水稻深加工的企業,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為確保原糧的穩定供應,提升糧食品質,也積極探索與糧農“結對子”。

        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偉龍介紹,該公司與安徽合肥、滁州等地經營主體合作,建立了4萬多畝優質水稻基地,嚴格按照優質水稻生產規程要求,實行訂單生產。同時,雙方在回收價格上約定高于市場價,保障了糧農的種糧效益。“這幾年公司發展步入‘快車道’,今年產值預計比去年增長超20%。”

        此外,部分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為訂單農業、產業興旺保駕護航。鳳陽農村商業銀行小崗鄉村振興支行圍繞鄉村產銷融合,創新推出“訂單貸”。對此,該支行行長王帥向記者介紹:“有的企業在收購、加工等環節存在資金需求,我們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可以支持企業發揮產業帶動能力,積極推廣訂單農業,暢通農產品產銷渠道。”

        “截至目前,我們已向3家農業龍頭企業授信0.6億元。”王帥說,“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下一步,我們還將結合訂單農業雙方發展特點,創新金融服務,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