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
——寫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召開之際
光明日報記者?董城?張景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是北京金融街建設與發展30年。11月21日,以“踔厲奮發,共向未來——變局下的經濟發展與金融合作”為主題的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在京開幕。全球近400名重量級嘉賓出席論壇,圍繞當前經濟金融熱點話題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如何推動各國各方共享深化國際合作機遇,共同克服全球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積極貢獻促進經濟發展的金融力量。
對金融街論壇的固定舉辦地北京市西城區而言,金融街作為中國金融地標所在,早已不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
就在2022金融街論壇開幕當天,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政務服務站在西城區正式啟用,樓內的企業和員工“足不出樓”即可咨詢政策、辦理政務服務事項。這是西城區試點“黨務+政務”服務模式,進一步暢通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助力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與企業創新發展、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的又一重要舉措。
據了解,金融街建設規劃構想始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西城區和中央經濟部門相繼建議,在北京市西二環一帶,建立一個由各大金融機構總部組成的“金融街”。《北京城市總體規劃(1991年—2010年)》曾提出,在西二環阜成門至復興門一帶建設國家級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國家級銀行總行和非銀行機構總部。
如今,北京金融街集中了國家金融政策、貨幣政策的管理部門和監管機構,集聚了大量金融機構總部,被明確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
已然寸土寸金的金融街,還有發展騰挪的空間嗎?
很多北京人都對逛動物園批發市場記憶猶新。從地攤起家的老“動批”,曾一度是京城最有影響力的服裝集散地,也是北京“大城市病”的頑疾之一。今天,老“動批”早已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退出歷史舞臺,化身為金融街的一部分。
對標紐約“硅巷”之于華爾街、倫敦“硅環島”之于東區金融城,西城區和海淀區在金融街與中關村之間連接地帶建設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老“動批”原址樓宇升級,轉型為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為首都高質量發展賦能。
近十年來,一批服務和承載國家金融改革發展的重要金融機構相繼在金融街落地,新入駐金融機構751家,注冊資本金8600億元。新入駐機構中一半以上為新興金融業態,三分之二以上為國家金融改革衍生的重要機構,區域業態結構持續優化,服務國家金融改革發展能力更加突出。
隨著金融街論壇2020年升格為國家級、國際性專業論壇,西城區緊緊圍繞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承擔國家使命,積極服務國家金融改革,承接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京金融法院、金融網關、國民養老保險公司等重要金融改革事項和國際合作重要金融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先行先試“首發”政策成效顯著,開展多個全國首批、全國首單“兩區”創新政策試點。落地重要機構示范引領作用凸顯,兩年來共入駐金融機構122家,注冊資本金3158億元,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
如今,金融街以占北京市0.02%的面積,貢獻了全市近40%的金融業增加值,創造了全市70%的金融業三級稅收貢獻,成為中國金融產業聚集度最高、人民幣資產流量最大、稅收貢獻最為突出的區域,始終發揮“中國金融風向標”獨特作用。
“金融街不僅是北京的金融街、中國的金融街,還要辦成世界的金融街。”西城區委書記孫碩告訴記者,金融街將以更好的營商環境、更好的合作平臺、更好的政策體系、更好的服務機制支持全球各類金融和專業機構落地發展,成為全球開放新高地和世界金融新坐標。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23日?10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