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達到創紀錄的420ppm。從嚴重的森林火災和極端熱浪,到風暴潮和毀滅性洪水,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氣候變化愈發嚴重。
在一項近日發表于《生物科學》的研究中,由氣候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聯盟發布了地球“紅色代碼”,明確并警告了在溫室氣體排放持續上升數十年后,人類將面臨“氣候緊急狀態”。
研究人員評估了地球35個“生命體征”,發現包括牲畜數量、人口、全球天然氣消費量、溫室氣體濃度和海洋溫度在內的16個“生命體征”,正處于有記錄以來的最極端狀態,在氣候指標中亮起了“紅燈”。
“我們追蹤了從森林砍伐到海洋酸化的地球35個‘生命體征’,這有助于描繪氣候危機狀態的完整圖景。”該論文作者、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William Ripple說,他們希望直觀描述災難性氣候變化的影響,使更多人重視關于“氣候緊急狀態”的警告。
距科學家首次發出人類對地球影響的警告已經有30年,其間,類似的警告不時發出,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仍然增加了約40%。
2019年,Ripple和1.1萬名同人警告稱,如果不采取切實行動,地球將進入“氣候緊急狀態”。然而,過去的兩年中,情況愈發嚴重,包括甲烷、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在內的污染物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極地冰層覆蓋率達到創紀錄的低點;與此同時,海洋迅速升溫。
但Ripple指出,也有值得樂觀的因素,比如從化石燃料公司撤資的機構快速增多,以及“氣候緊急狀態”聲明的增加,這可能帶來更多緩解氣候變化的努力。
據悉,該研究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召開前發布的。與此同時,由貝索斯地球基金會支持的氣候組織——系統變革實驗室分析師發布的一項評估報告表明,全球升溫仍將大幅超過1.5°C的閾值。這份報告成為COP27與會者“手冊”。報告警告稱,盡管各國在推廣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在許多領域仍須大幅加快減排行動。(徐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