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的歷史性時刻——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換班” 世界微速訊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2-12-01 15:33:09

        光明日報記者 章文 光明日報通訊員 占康

        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乘組順利入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乘組勝利“會師”太空。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的歷史性時刻,首次實現了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飛行的新突破。


        (相關資料圖)

        11月30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科研人員在監測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新華社發

        期盼已久的“天宮相聚”

        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天宮相聚”。在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啟程前,神舟十四號航天員穿上了精心設計的衣服,迫不及待地想見到隊友。在此前公布的歡迎視頻中,陳冬隔空喊話:“老鐵來了,我們想死你們了?!眲⒀笳f:“盼望著,期盼著,我們等到花兒都快謝了,天上宮闕待君來。”蔡旭哲更是預先張開雙臂說:“‘十五’的兄弟們歡迎你們來到太空家園!來吧,先擁抱一下。”如今,在太空出差近半年,神舟十四號航天員終于見到來自地面的親人,兩個乘組都激動不已。鄧清明說,一直盼望著與神舟十四號乘組“會師”的這一天?!澳蔷鸵黄鹂纯次覀兊摹蘸勒?!”蔡旭哲笑著應答。

        11月3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拍攝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畫面。新華社發

        中國人首次進入太空、首次出艙行走、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航天員在太空親歷了中國載人航天多個這樣的重要時刻,每一個“高光時刻”的背后都是我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重要技術突破。

        從神舟九號航天員首次入駐活動空間只有15立方米的天宮一號,到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首次入駐天和核心艙,擁有約50立方米的工作生活空間,再到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首次進入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開啟中國人太空“三居室”時代,活動空間超過100立方米,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越來越寬敞,居住環境越來越舒適。

        隨后,6名航天員在“太空家園”中留下了一張彌足珍貴的合影,他們豎起大拇指齊聲喊道“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就此定格了兩個航天員乘組首次太空會師的歷史時刻。

        兩個乘組如何進行“太空換班”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神舟十五號乘組將與神舟十四號乘組開展面對面的工作交接,完成中國航天員的首次“太空換班”。中國首次進行的飛行乘組在軌輪換,該如何進行工作計劃管理與協調?

        有關專家介紹,兩個乘組將按照各自任務和計劃開展在軌工作,避免工作項目時間、空間和設備使用上產生沖突。在此期間,神舟十四號乘組重點開展返回前準備工作,神舟十五號乘組重點進行狀態設置和在軌環境適應,在輪換期結束前完成工作交接。這需要加強每日工作計劃管理,確保乘組間工作有序交接。

        此次“太空會師”,航天員可以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他們有將近一周的時間可以做這項工作,交流的效率和效果會非常好。這是中國首次進行飛行乘組在軌輪換。而這樣的在軌交接模式,將會是未來中國空間站運營期間主要的任務交接模式,相較地面交接更加高效可靠。

        6名航天員如何共同在空間站生活

        從3人的太空駐留轉變為6人的短期同時駐留,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空間站會變得熱鬧和些許擁擠,此次“太空會師”將全面檢驗我國空間站的承載能力。在熱烈祝賀的同時,大家都很關心,兩個乘組將如何共同在中國空間站里生活。

        事實上,為了迎接神舟十五號乘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已提前將空間站設置為六人在軌模式,以保障6人同時在軌飛行所需的氧氣、用水等。航天員在軌生活需依靠空間站的電解制氧、二氧化碳去除、尿處理等再生生保功能。同時,輪換期間空間站構型為三艙三船(即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同時在軌)最大模式,將檢驗環控生保系統對整站最大構型下的多艙段支持能力,全面檢驗空間站環控生保系統的全負荷運行能力。

        專家表示,中國空間站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可以支撐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生活,航天員將合理分配睡眠區、廚房、衛生區,以及鍛煉裝置的資源,確保有限的空間、設備、物資能夠實現高效的保障。其中空間站在軌配置了兩套廚房設備,可供兩個乘組同時進行餐食準備,他們還可以根據空間大小選擇分場所進餐或一起進餐,共同分享食品。兩個艙段配置了兩個衛生區、六個睡眠區,均可獨立使用。

        航天員乘組在軌駐留要面對哪些挑戰

        對神舟十五號乘組航天員來說,這是他們首次長期在軌飛行,這對他們的身體、心理素質以及知識技能都有著不小的挑戰。

        據專家介紹,在整個載人航天飛行過程中,航天員要經歷超重、振動、噪聲等。神舟十五號任務在6個月內要完成3至4次出艙活動任務,跨艙線纜連接等艙外作業任務復雜,操作難度大,航天員需要熟練掌握設施設備的操作技能和應急故障處置方法。這對航天員體能儲備和艙外作業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雖然神舟十五號乘組航天員的平均年齡較大,但都具備健康的體魄以及經過大量的訓練,相信他們能在這些特殊環境條件下完成艱巨的操控任務。

        此外,乘組輪換期間,2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有限的空間內開展各項不同的任務,相互支持配合,更要求航天員必須保持冷靜、沉著,果敢應對各種應急情況。

        11月29日晚,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空間應用系統,隨神舟十五號飛船上行了“空間輻射計量及生物損傷評估技術”和“空間微重力環境調控植物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分子網絡研究”2項科學實驗的樣品及實驗單元。而在此次任務中,三艙科學實驗機柜將全面啟用,用來實施材料科學等空間應用實驗、長期失重對航天員健康的影響與防護技術研究等航天醫學實驗等各類實(試)驗,這對航天員的知識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01日?08版)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