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后的故事】中國科技護航萬米載人深潛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2-12-14 15:38:35

        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后的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李潔 張哲浩

        “這個可搭載3人的載人潛水器球艙是中國自主研制的,坐在里面就能下潛到萬米深的海底進行探索,真為祖國的科技發展而自豪!”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陜西單元,科技工作者尹常智在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球艙模型前發出感慨。


        (相關資料圖)

        北京展覽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陜西單元展示的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球艙模型。徐超攝/光明圖片

        10909米!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搭載著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球艙的“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奮斗者’號鈦合金載人球殼研制成功,也意味著我國深海載人探測裝備實現了由‘并跑’邁向國際‘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寶鈦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雷讓岐表示。

        在載人潛水器球艙研究領域,從“蛟龍”號到“深海勇士”號再到“奮斗者”號,中國不斷提高關鍵部件國產化程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早期‘蛟龍’號搭載的載人球殼是從俄羅斯進口的,采用的是瓜瓣成型方案,由多塊板材加頂蓋焊接而成,焊縫較多。”寶鈦集團軍品部新品開發處處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永梅介紹,“2010年,寶鈦集團承接‘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球殼研發任務后,為進一步提高載人球殼的安全可靠性,我們大膽提出半球整體沖壓成型的方案,除孔座外,整個球殼只有一道焊縫!”

        探索創新的道路上,一個個技術難題等待破解:厚度達90毫米的超厚寬幅板材制備、鈦合金半球整體沖壓成型技術、大尺寸電子束不間斷焊接、新型配套焊絲研制……每一項技術,都沒有經驗可供借鑒。

        經過1000多天的研究試驗,寶鈦集團深海潛水器研制團隊終于成功完成“深海勇士”號鈦合金載人球殼研制,其間所形成的相關技術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國鈦合金制造的整體水平和科研能力。

        隨著“深海勇士”號實現4534米的最大下潛深度,我國深潛器載人球殼依賴進口的局面被改變。此后,寶鈦集團深海潛水器團隊又承接了“奮斗者”號載人球殼的研制任務,繼續向萬米深海進軍。

        “‘奮斗者’號對承壓能力要求更高。”寶鈦集團研制團隊核心成員、高級工程師王劍虹形象地解釋,水下每增加10米,相當于增加1個大氣壓的壓力,按照1.1萬米的設計深度,相當于在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產生1.1噸的壓力,“好比在一個成年人的指甲蓋上承受一頭大象的重量”。

        項目團隊經過反復測算,決定對一款有一定預研基礎的高強度、高韌性新型鈦合金材料進行優化研制。“一個新型鈦合金板材的研制一般不少于8年,而‘奮斗者’號從材料研制到完成球殼制造,僅用了4年。”這讓王劍虹感到驕傲。

        2019年,“奮斗者”號鈦合金載人球殼通過驗收,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潛水器載人球殼。

        “從下潛深度4500米的‘深海勇士’號到創造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近7年,代表我國最尖端技術水平的海洋工程裝備核心鈦合金部件均由寶鈦集團深海潛水器團隊研制。”王永梅說,“未來,我們將在海洋用鈦材料和裝備研發上繼續創新,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更多科技力量!”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14日?08版)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