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央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 國家發展改革委29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有關情況,我國將構建“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加快推動現代物流實現由大到強轉變。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介紹,《規劃》是我國現代物流領域第一份國家級五年規劃,對“十四五”時期現代物流發展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要求,對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也作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重大戰略部署。
一是構建“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重點依托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和主要城市群、沿海沿邊口岸城市,促進國家物流樞紐協同建設和高效聯動,對內建設串接東中西部、連接南北方的“四橫五縱”9條國內物流大通道,提升相關城市群、口岸城市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和規模化運行效率;對外建設“兩沿十廊”國際物流大通道,包括沿海、沿邊物流走廊以及10條國際物流通道,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
二是找準定位發揮現代物流先導性作用。積極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總體要求,更加重視和充分發揮現代物流先導性作用,創造適宜產業發展的低成本、高效率物流條件,支撐和推動產業布局調整、要素配置優化、發展模式創新,建設更為合理、更加均衡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支撐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三是加快推動現代物流實現由大到強轉變。2021年,社會物流總額超過330萬億元,較2012年翻了近一番,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快遞業務量等位居世界前列,物流業總收入將近12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但同時,現代物流“大而不強”問題突出,規模經濟效益釋放不足,缺乏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對此,《規劃》綜合采取措施,提升物流企業競爭力,提高物流服務質量效率,加快發展多式聯運,補齊相關細分領域短板,健全“通道+樞紐+網絡”運行體系,完善現代物流發展制度環境,通過上述措施協同發力,積極推動現代物流實現由大到強轉變。
四是創新思路培育發展樞紐經濟通道經濟。一方面,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設施,集聚物流要素資源,帶動相關產業要素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具有區域集聚輻射能力的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物流樞紐經濟;另一方面,提升“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沿線物流基礎設施支撐和服務能力,優化通道沿線產業布局與分工合作體系,打造基于物流大通道的經濟產業走廊,培育發展物流通道經濟,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張江波在談到“十四五”期間將如何深入推進物流降成本工作時表示,《規劃》將“推動物流提質增效降本”作為“十四五”時期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任務,明確提出到202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較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對此,《規劃》重點從三個維度加大政策引導:
一是鞏固減稅降費成果。嚴格落實已出臺的物流減稅降費政策,推進現代物流領域發票電子化,落實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半征收、購置掛車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等稅收優惠政策,堅決治理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依法治理“只收費、不服務”行為,清理規范鐵路、港口、機場等收費。
二是更加突出提質增效。重點聚焦全鏈條降成本、系統性降成本,強調通過提高物流發展質量、增進物流效率來推動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水平,一方面,推動解決跨運輸方式、跨作業環節瓶頸問題,擴大低成本、高效率干支倉配一體化物流服務供給;另一方面,進一步優化貨物運輸結構,合理有序推進大宗商品等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推動鐵路貨運量占比較2020年提高0.5個百分點,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促進以壓縮物流各環節絕對成本為導向的“數量型降成本”,向以完善物流運行體系、提高物流質量效率為重點的“系統型降成本”轉變。
三是推進深層次降成本。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企業協同發展,推動設施聯動發展,支持生態融合發展。加快庫存周轉,減少社會物流保管和管理費用。穩步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不斷健全“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推動物流規模化、網絡化、組織化、集約化發展,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推動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水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