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我】?
作者:海南大學熱帶農林經濟管理理論與產業實踐團隊
(資料圖)
2022年11月4日下午,海南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大門口,幾個青年人熱情地向我們打招呼:“傅老師!張老師!我們是您的學生了!”他們臉上掛滿欣喜。我們上前握手,歡迎著第一批來校學習的“頭雁班”學員。
2022年,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實施方案》。省里重視,學校申報,很快“頭雁班”便辦了起來。通過全省各市縣農業農村局推薦選拔來的60名優秀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來到了海南大學學習。
我們團隊系首批海南省“雙百”人才團隊之一。主要成員來自海南大學管理學院,長期致力于中國熱帶農林經濟管理研究,服務政府主管部門、熱區熱帶農業和鄉村振興。通過這次培訓,人文社科類學者也將更加深度地走進田間工作。與這群農業創業者握手時,大家都很用力,都很熱情,因為大家都分外珍惜這份不尋常的師生情。
多年來,我們追求著“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如今擔負“頭雁班”的培育任務,讓這樣的追求有了更接地氣、更實在的實現方式。“頭雁”們將在一個月集中授課、一學期線上學習、一系列考察互訪、一名導師幫扶指導的“4個一”培育模式下,得到為期1年的定制化、體驗式、孵化型培育。
“頭雁”項目開啟之前,管理學院院長唐寧玉教授告訴大家,這個項目是拓展農業農村創新創業人才研究培養的好機會,這也是管理學科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載體。團隊老師帶著這樣的囑托很快進入角色,堅持實踐導向、問題導向,扎實調研、認真探索,為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提供戰略決策、管理制度、發展規劃、人才建設等,根據帶頭人的實際情況,增強其創業創新創造能力,為其發展賦能。
這些帶頭人中,有不少是已經創業有成的青年人,他們帶著問題來,將實踐與理論融合,以期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尋求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他們的謙虛求教和對專業知識的熾熱追求,深深地感動著我們,給了我們信心。在他們身上,我們深感鄉村振興有人才、農業強國有力量。
我們的信心也來源于傳統。從1959年設立農業經濟研究組,到1980年舉辦國營農場管理培訓班,熱帶農經學者們的研究始終直接面向華南農墾,服務國有農場生產經營管理實踐;一直以來,團隊負責人傅國華教授和成員柯佑鵬教授等前一輩教師,團隊成員韋開蕾、張德生、王芳、許能銳、徐濤等青年教師傾力研究熱帶作物產業經濟,為熱區熱帶農業發展提供理論和政策依據。近些年來,在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的事業中,我們用心經營著天然橡膠、香蕉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為海南省白沙縣和云南省勐臘縣等“一縣一業”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科技引領示范樣板建設帶去科研支持。我們將進一步增強熱帶特色和優勢,加快熱帶農經博士點申報建設,面向農墾企業和熱帶農業生產一線,培養更高層次的人才,增強持續性服務。
“頭雁”走進高校,論文寫在田間——這是一個美麗又充滿希望的故事。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與那些投身農業農村創業的有志青年產生了交集、走到了一起,我們愿拿出所有的熱忱投入進來,與他們一道在建設農業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路上繼續奉獻青春。
(光明日報記者彭景暉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03日?12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