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AI繪畫和ChatGTP的重要性不亞于2016年AlphaGo戰勝人類圍棋冠軍的價值,這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的內容科技的革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在近日舉行的“風向Talks 2023”思享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圍繞技術轉型、信息革命、數據資產、Web3、信任科技、元宇宙、技術周期律、經濟學2.0、AI、數字原生等熱門領域進行了分享。
何寶宏表示,生成式AI在2022年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人工智能開始從學習走向創造。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內容創作的方式不斷發生變革,經歷了從PGC(專業生產內容)到UGC(用戶生產內容),再到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的發展歷程。到了人工智能時代,可實現AIGC(人工智能創作內容) ,未來可能發展到P-AIGC(專業人員指導下的AIGC)。
AIGC背后是一個大的模型,何寶宏介紹,過去五年,由于大模型的參數指數級增長帶來了大模型“智力”的指數級增長。2020年,機器基本只能完成文本生成,目前可以進行圖像生成,未來能實現視頻生成。2016年,機器視覺可以從圖片中識別文字;2022年,機器實現了AI繪畫,可以通過文字生成圖像。
不僅如此,人工智能的進步還體現在科學方面,目前正在興起的AI編程的軟件2.0,可以實現以代碼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的編程思維,即程序員只需要設定超級參數,普通參數將通過數據訓練實現。生命科學方面,2021年AI發現了蛋白質結構,2022年AI生成了蛋白質結構,由此AIGC入選了《Science》2022年度科學十大突破。
在談到在2022年同樣大火的“元宇宙”時,何寶宏表示,每隔7年左右,都會有名為“下一代互聯網”的技術出現,每次還都不一樣。目前,互聯網發展正面臨以元宇宙為代表的信息互聯網以及以Web3.0為代表的價值互聯網的“新岔道”。
不過,在他看來,現階段,元宇宙依然是各種要素的“大雜燴”,還沒有找到最佳實踐?;赩R的元宇宙在未來3-5年內依然會是小眾市場,實現“生態化反”還需要更多時間。
“VR現階段的體驗并不像數字孿生,而更像是‘數字植物人’,除了有視覺和聽覺體驗之外,還缺少嗅覺、味覺和觸覺的感受。未來,仍需積極探索,將生產要素有機地組織起來?!焙螌毢暾f。(宋雅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