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猴痘,我們需要了解什么?一文讀懂

        光明網-科普中國 2023-01-16 17:33:48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人畜共患傳染病。顧名思義,猴子、非人靈長類、嚙齒類動物、人類等均會感染,而且相互之間可以傳播。


        (相關資料圖)

        2017年以來,全球多地開始報道猴痘病例,2022年11月1日,世衛組織發布聲明指出,猴痘疫情繼續構成“國際關注的緊急公共衛生事件”。

        什么是“猴痘”?

        1958年,在從非洲運往丹麥哥本哈根的猴子中爆發了一種神秘的、以皮膚水皰為主要癥狀的疾病,人們從患病的猴子體內提取出一種全新的病毒,并命名為猴痘病毒。后續研究發現,猴痘病毒(Human?monkeypox virus, MPXV)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的成員。

        1970年8月,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歲兒童出現類似天花的癥狀,后經實驗室確診感染猴痘病毒。這是有明確記載的,世界上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

        猴痘病毒形態(圖片來自網絡)

        猴痘的傳播方式是什么?

        雖然被稱作“猴痘”,但該病毒最有可能的天然宿主卻是嚙齒動物。靈長類動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為傳染源。

        猴痘病毒的宿主(圖片來自網絡)

        猴痘病毒在人畜之間的傳播可由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或皮膚病變部位,或者被已感染的嚙齒動物、小型哺乳動物及其他野生動物抓傷;猴痘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率較低,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或皮膚損傷處傳播,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還可通過胎盤從孕婦傳播給胎兒。

        感染猴痘病毒后,會出現什么癥狀?

        動物感染猴痘后主要表現為嗜睡、呆食、咳嗽、發熱、眼瞼紅腫、眼部分泌物增多以及淋巴結腫大等;可伴有斑塊狀或水泡樣皮疹。嚙齒動物對該病毒敏感,病死率高。

        感染猴痘的獼猴(圖片來自網絡)

        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癥狀與感染天花病毒相似,但猴痘患者伴有淋巴結腫大且病情緩和。猴痘的潛伏期為5—21天,多為6—13天,最初呈現頭痛、發燒、肌肉酸痛和疲憊等輕微流感樣癥狀,疾病發展幾天后面部會出現皮疹,隨后皮疹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主要是四肢,手掌和腳底經常會受到影響。

        猴痘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續2—4周即完全康復,大部分預后良好。嚴重病例常見于年幼兒童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后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健康狀況和并發癥嚴重程度等有關。

        人感染猴痘的癥狀(圖片來自網絡)

        如何防治猴痘?

        對于猴痘,由于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故一般預防措施主要是避免接觸帶有病毒的動物。

        自2019年以來,猴痘病例數量在西非和中非激增,但直到今年猴痘在全球傳播,才受到廣泛關注。

        2022年6月和9月,我國臺灣和香港分別輸入了首例猴痘感染病例;2022年9月19日,我國重慶監測到首例猴痘境外輸入病例。

        為了解廣東省人工養殖的靈長類及嚙齒動物攜帶猴痘病毒情況,為猴痘病毒的防控策略提供參考數據,2022年10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人獸共患病研究團隊從廣東省14個地級市的20個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或動物園采集靈長及嚙齒動物樣品共505份,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年版)》,采用熒光定量PCR方法,進行了猴痘病毒(MPXV)檢測。結果表明目前廣東省尚未出現猴痘病毒感染動物的情況。

        然而,猴痘病毒輸入我國的風險將持續存在。隨著歐美出現疫情,我國輸入性病例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

        出入境人員應提高風險認識,做好個人防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感染風險:

        ①在有猴痘傳播風險的地區,應避免與可能帶病的靈長及嚙齒動物或感染猴痘病毒的患者有任何接觸;

        ②日常生活中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通風、定期消毒、食用肉類前應徹底煮熟;

        ③到人員密集場所注意戴好口罩;

        ④如發現猴痘相關癥狀,應立即就醫并配合做好自我隔離。

        作者:李娜(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研究生)

        科學性把關:王曉虎(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人獸共患病科室主任、研究員)

        關鍵詞: 人畜共患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