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洛陽1月19日消息(記者 夏莎)春運大幕的拉開對于普通人來說意味著歸鄉日期的臨近,但在鐵路人心中,春運不僅僅是一年一度的大考,更意味著更大的責任與更高的標準,是一件極具儀式感的大事。
【資料圖】
放心不下的“小棉襖”
余露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洛陽機務段洛北整備車間的一名整備信號員,2021年參加工作,是第一批“00后”鐵路人。
對于從小在鐵道邊長大的余露來說,“春運”這個詞一點也不陌生,但今年的春運卻意義非凡,因為這是她第一次加入守護“春運”的大軍。
余露在信號室盯控入庫機車,整備作業股道 (央廣網發 張毅 攝)
余露的父親余成聚也是一名整備值班員,雖說與余露在同一個車間工作,但因班制原因,休息時間不同步,兩人平均每三天才能交接一次班。
每次交接班,沉默寡言的老余總是簡單地對余露說,“熱水給你倒好了,上班記得多喝水。”可老余眼神中卻藏不住對“小棉襖”的關愛。
今年春運,余成聚最擔心的還是這個“新兵”能否抗住工作壓力,順利完成工作任務,確保機車安全優質整備,不發生機車晚點出庫牽引列車現象。
默默關注的老余
余成聚今年49歲,有著多年整備工作經驗。他深知春運期間機車整備組織工作的不同尋常:臨客機車增多、乘務員出勤時間變化、整備股道安排、機車計劃調整,所有項點都必須認真考慮,否則就會影響機車正點出庫。
余成聚在布置出入庫機車整備作業計劃 (央廣網發 牛玉江 攝)
今年春運,余成聚每次與余露交班后,都繼續留下來“盯控”余露的工作,一方面可以陪伴女兒,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關鍵時段指導余露科學安排股道,高效整備機車。
1月14日是農歷小年。余成聚默默坐在余露身后,觀察著余露的一舉一動,時不時在本子上記錄著什么。工作之余,他指出余露工作中的不良習慣和作業標準執行中存在的不足。余露忍不住“吐槽”:“從來沒感覺爸爸的話這么多。”
父女倆的小秘密
余露的母親王娜也是洛北整備車間的一名職工,負責整備場機車斷電檢修作業。自打余露記事起,家里逢年過節不是爸爸不在家,就是媽媽不在家,春節的闔家團圓對小時候的余露來說是一種奢望。直到參加工作,余露才真正理解鐵路工作的艱辛與不易,也對父母不能陪伴自己過年多了一份理解。
王娜在整備場查驗隔離開關斷電 (央廣網發 牛玉江 攝)
余露把整備場12條用于機車出入庫整備檢修作業用的股道,戲稱為阻隔她和父母見面的“銀河”。在機車密集到達時段,余成聚要負責布置出入庫機車整備作業計劃,王娜負責隔離開關斷電檢修作業,余露負責安排機車入庫整備作業股道。一家三口雖在同一個機車整備場上班,卻經常只能隔著12條鐵路股道和來往穿梭的出入庫機車遙遙相望,在對講機中聽到彼此的聲音。
今年除夕夜,已連續在崗位上度過5個除夕夜的王娜又要值班。余成聚就和女兒商量著除夕夜去“監督”一下王娜的工作,給在崗位值班的王娜送年夜飯,給她一個驚喜,讓一家人在崗位上來一個“小團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