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十四五”期間全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將控制在2950萬畝

        央廣網 2023-01-19 15:43:49


        (資料圖)

        央廣網北京1月19日消息(記者田甜)1月19日,國新辦舉行《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劉國洪對我國在統籌土地開發和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進行了介紹。

        劉國洪表示,人多地少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要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土地利用和保護上唯一的出路就是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我們采取的政策措施概括起來是四句話:一是嚴控增量,二是盤活存量,三是優化結構,四是提升效率。

        嚴控增量。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最為寶貴的資源。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嚴格的用途管制,從源頭上控制各類建設對耕地等各種農用地的占用,“十四五”期間全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將控制在2950萬畝,比“十三五”期間壓減300萬畝。

        盤活存量。我們改革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實施增量安排與存量盤活掛鉤,倒逼各地盤活存量。這個機制從2018年實施以來,五年間全國共消化“批而未供”(即審批以后沒有供應出去),以及供應以后閑置的土地,共計2200多萬畝,這相當于年度新增安排計劃規模的3倍多。

        優化結構。在城鎮用地方面,我們著力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用“存量”來換“增量”。鼓勵地上和地下空間立體開發,用“地下”來換“地上”。在農村用地方面,我們大力推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在耕地總量不減少、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把山上的耕地逐步調整到山下,山下的果樹林木盡量調整上山上坡,用“山上”換“山下”,也就是用結構優化釋放出空間。

        提升效率。深入推進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設,完善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大力推動工業用地出租和出讓相結合,健全土地二級市場。修訂基礎設施用地控制標準,擴大基礎設施用地有償使用范圍,要努力用資金和技術換空間。開展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創建活動,引導全社會提高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識。“十四五”期間,我們努力推動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地耗”要下降15%左右。

        劉國洪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我們將繼續完善包括土地在內的各類自然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政策體系,不斷提高節約集約利用的水平,努力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關鍵詞: 建設用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