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事件敲響規范服務警鐘
童 政
相關主管部門和市場主體應不斷完善相應的服務規范,確保監管部門依規督促,市場主體依規執行。對于各地已經查處的價格違法行為,特別是各類“天價”事件等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惡劣行為,更要嚴肅處理。
(相關資料圖)
近日,有網友在抖音上發布視頻并配文稱“北海用餐被宰4個菜1500塊”。廣西北海市市場監管局調查后通報稱,經與北海海產品市場當日價格比對,該店4類海鮮產品經加工、烹飪后的價格在合理區間。而且,該店海鮮池內的海鮮產品全部明碼標價,對價格較高的海鮮產品也進行了提示。
既然定價在合理區間,也做到了明碼標價,為什么還被質疑是“天價”?從事情前后經過看不難發現,商家的規范服務不到位。
在消費者表示對海鮮不了解的情況下,店主現場推薦了4樣海鮮并當面迅速稱重宰殺,調查通報中稱“未與消費者充分溝通即匆忙配菜下單”,也就是說并沒有完全取得消費者的理解。事先沒有和消費者做充分溝通,就不能換來消費者的放心與信任,不規范的服務難免讓消費者事后產生疑問。
現實生活中,只推薦貴的,故意隱瞞商品瑕疵,或用晦澀難懂、模棱兩可的話語介紹商品、誘導消費的情況屢見不鮮。說輕了是服務不規范,說重了就是誘導消費,甚至涉嫌欺詐。而有些商家正是利用不充分的溝通打擦邊球,讓消費者不明就里,踩了坑、傷了心。由此可見,規范服務、明白消費,不僅僅靠定價合理,明碼標價,還需要更加充分地溝通,特別是對于商品和行情本身不是很了解的消費者,商家對商品和服務更應保持足夠的透明度,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
服務不規范、溝通不充分,看似小問題,但涉及具體案例,可能會導致消費者的不理解,進而產生糾紛,影響店鋪信譽。個別信譽問題,也會造成連帶負面影響,影響地方整體市場形象。因此,相關主管部門和市場主體還應不斷完善相應的服務規范,確保監管部門依規督促,市場主體依規執行。
相比服務規范,對于各地已經查處的價格違法行為,特別是各類“天價”事件等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惡劣行為,更要嚴肅處理。春節前,市場監管部門曾明確表示,對于“天價”事件,監管部門決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整改一起。
價格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除了商家追求高額利潤、消費者舉證難,監管不嚴、處罰力度不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對此,監管部門應密切關注生活必需品、出行服務等消費熱點,加強價格監測和分析預警,關注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提高監管的敏銳性和針對性。做好應急監管的預案,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加強輿情熱點分析,及時處理價格投訴舉報,堅決依法從重查處。
對于地方來說,要想贏得游客的心,不僅需要美好的自然環境和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更需要營造公平合理、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打造放心消費城市名片,讓游客乘興而來,盡興而去。如果不能嚴查價格違法或者消費欺詐行為,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再美的景色,也留不住游客。(經濟日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