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合肥2月3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院士、石發展教授等在量子操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固態體系實現保真度99.92%量子受控非門。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高保真兩比特量子門在量子信息處理,特別是容錯量子計算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量子比特會不可避免地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這極大地降低了邏輯門的保真度,對于固態量子系統更是如此。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超導、離子阱、固態缺陷和量子點等量子系統,已經實現了保真度超過容錯閾值(約99%)的兩比特門。然而,可實用的大規模量子計算要求其保真度至少達到99.9%。固態體系由于受到更為嘈雜的固態環境的干擾,實現超過99.9%保真度的兩比特門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此次工作中,研究團隊通過對噪聲的細致測量,建立了一個準確且完整的噪聲模型。通過對形狀脈沖進行精巧的設計,使其能抵抗噪聲模型中的各種磁噪聲,最終將磁噪聲對量子受控非門的影響降低了兩個數量級,降至10的負4次方以下。
經過實驗,研究人員測得形狀脈沖實現的量子受控非門保真度為99.92%,并分析得知剩余錯誤主要來源可在技術上被進一步消除,因此未來有望將量子受控非門保真度進一步提高到99.99%以上。
研究人員認為,該工作的方法是通用的,可進一步推廣至其它固態體系,如硅量子點、金剛石和碳化硅中的其它缺陷、稀土摻雜系統等。(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