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會使用網絡和智能手機,不熟悉各種軟件操作,許多老年人在生活中遭遇過掃碼難、掛號難、打車難、辦事難等問題,只能“望機興嘆”。漸漸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教老年人使用互聯網。這種方式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數字時代,享受數字生活。
手繪微信使用說明書
“閨女,能跟著做健身操的視頻,在哪里調出來?”“這串號碼我想存下來打電話,你能教我復制嗎?”“在微信里怎么給別人推薦名片?”……這個寒假,大學生張雨每天都會收到類似的提問。
(相關資料圖)
女兒在家,父母遇到手機上不會處理的情況,都要找她求助?!靶r候是我問爸爸媽媽各種問題,現在我成了老師,他們卻成了數字時代的‘小學生’?!睆堄甏蛉ふf,她成了家里新晉的“百事通”。
張雨還發現,以看電視為例,老年人要分清直播頻道、數字電視、視頻網站會員內容等并不容易,遙控器至少有2個,弄不明白的情況下,老年人在家只能“打開是啥就看啥”。還有許多具有聯網功能的智慧家居產品,家里老人不會用,有再多便捷功能也發揮不出來。
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一道“數字鴻溝”橫亙在許多中老年人和數字生活之間,使得年輕人教老年人使用互聯網的行為廣泛流行。此前,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山東男孩為父母手繪微信使用說明書,網友紛紛為其孝心點贊,留言“滿滿都是愛”。
據悉,不少人教過父母、祖輩或其他老年人使用電子產品,常在過年返鄉或放假回家時教老年人,遠程語音、視頻指導、制作引導圖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拍視頻找點新愛好”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中國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為25.8%。在3.62億非網民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是主要群體。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年齡因素和設備不足,是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很多老年人內心深處渴望被認可、被接納,他們有較強的學習、適應網絡和智能化服務的動力。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適老化研究報告提倡各界共同努力,打破老年人刻板負面的數字形象,尊重老年人的話語權和主體性,讓他們跨越數字鴻溝,重返公共生活。
深圳大學教授周裕瓊多年從事老年數字鴻溝課題研究,她發現,在彌合老年數字鴻溝方式上,家庭內的信息共享和代際互動是縮小數字鴻溝的重要渠道,這種解決方式比較現實、效果很好。
“許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初衷,就是為了更好地與兒孫們交流,了解最新的社會動態,聽懂年輕人口中的流行語等,因此,由孩子們來進行‘數字教學’很有必要。”張雨認為,年輕一輩在教老年人使用互聯網和智能設備時,應該更有熱情、更有耐心,幫助他們克服對新技術的陌生感。
在年輕人的帶動下,一些老年人也開始使用社交網絡、拍攝短視頻等,記錄和分享生活,融入數字時代的大潮。“要是沒有我們這些美食博主,削下的水果皮不都浪費了嗎?”一口東北話的老大爺,一會兒炒一會兒烤,把百香果皮做成了一盤糖,逗得網友們在彈幕里打出一排排的“哈哈哈”,這有趣場景源于博主“結巴老爹”在視頻網站上的一件作品。
據悉,“結巴老爹”是遼寧省大連市一名退休工人,做視頻博主源自他兒子張曉明的建議?!皫啄昵?,父親剛退休時很不適應,覺得生活突然空落落的??此麗瀽灢粯罚揖徒ㄗh他出鏡拍視頻,找點新愛好?!睆垥悦髡f。沒想到,60多歲的老大爺一邊嘮嗑一邊做家常菜的視頻,在以年輕用戶為主的視頻平臺火了。
學會“避坑”防被騙
需要注意的是,許多老年人缺乏必要的數字參與能力,網絡信息辨別力較差,容易上當受騙。
每當母親拿著手機上的推送廣告來問,湖北咸寧的郭先生都感到哭笑不得?!皨?,這些都是沒用的信息,有的網址點進去甚至是詐騙網站,尤其是需要輸入驗證碼、綁定銀行卡號的,您可千萬別信!”
郭先生認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后,接觸到的信息非常復雜,一些明顯是謠言或者詐騙的內容,老年人卻深信不疑,因此他經常叮囑家中老年人:天上不會掉餡餅,更沒有免費的午餐,遇到拿不準的事情多和子女聊一聊。郭先生還幫父母在手機上安裝了國家反詐中心軟件,有效識別和攔截詐騙電話短信。
在許多地方,社區、養老院和一些志愿者機構等也行動起來,在教會老年人使用互聯網與親人聯系或進行休閑娛樂之外,還傳授“避坑”經驗,幫助老年人提升網絡素養、識別各種“套路”,從而安全地網上“沖浪”。葉 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