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訊:運用5G超遠程機器人 浙江醫生“橫跨萬里”操刀新疆手術

        中國新聞網 2023-02-17 05:44:30

        浙大邵逸夫醫院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現場。 浙大邵逸夫醫院供圖


        【資料圖】

        中新網杭州2月16日電(張煜歡)16日,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稱“浙大邵逸夫醫院”)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在電信5G網絡的加持下,普外科主任醫師梁霄通過國產微創手術機器人操作臺,向萬里之遙的浙大邵逸夫醫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醫院(下稱浙大邵逸夫醫院阿拉爾醫院)的手術室內機械臂發出手術指令,成功為一名當地患者實施了膽囊切除術,實現了5G超遠程機器人人體肝膽手術的新突破。

        當日,浙大邵逸夫醫院阿拉爾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也正式揭牌,將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內頂尖醫療服務。

        突破醫療資源時空限制 拓展應用邊界

        浙大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在阿拉爾全程觀摩了這臺遠程機器人手術。他表示,5G遠程機器人手術可以突破資源配置的時空限制,節約醫生和患者的時間,降低經濟成本,提高救治效率,極大地拓展了遠程診療的應用邊界。

        這臺手術的受益患者楊女士(化名)今年30多歲,家住阿拉爾市,一年多前發現有膽結石,但無不適癥狀。一周前,楊女士開始出現右上腹疼痛,在浙大邵逸夫醫院阿拉爾醫院檢查發現是膽囊炎急性發作,需盡快手術。在了解到機器人手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恢復快后,楊女士希望由杭州的醫生為她做手術。

        以往,杭州專家前往阿拉爾市進行手術,需要先搭乘八個半小時的中轉飛機到塔里木機場,再坐半小時汽車趕到醫院。“在肝膽外科,膽囊切除術屬于常規性手術。怎樣才能避免醫生舟車勞頓,又能滿足患者需要?于是我們想到了5G遠程機器人手術方案。”梁霄說。

        據悉,現場實施操作的這款手術機器人其核心軟硬件已打破技術壁壘,全部實現自研自產。經過半個小時左右的操作,楊女士的手術成功完成。

        “運用國產機器人系統實現超遠程肝膽手術,作為操作醫生,倍感榮幸和欣慰。”梁霄說,這不僅意味著超遠程機器人手術可以實現常態化操作,更能夠為邊遠地區從操作臺前的醫生進行“實戰”帶教,不斷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

        位于浙大邵逸夫醫院阿拉爾醫院的手術現場。 浙大邵逸夫醫院供圖

        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轉外就醫明顯減少

        “我反復腹痛了九個多月,沒想到手術第二天就能出院了。”深受膽囊頸部結石伴急性膽囊炎折磨的阿拉爾居民肖先生(化名)說。反復發作的急性膽囊炎因為炎癥重會導致結構紊亂,手術風險增加,以往這部分患者在當地需要先進行穿刺、置引流管,對膽囊進行解壓、消炎,攜帶引流管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觀察,然后才能進行手術。

        2022年9月,浙大邵逸夫醫院阿拉爾醫院醫療副院長、普外科主任李哲勇主刀,為肖先生實施了當地第一例熒光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熒光腹腔鏡技術能提高病灶識別率,快速精準定位,大大降低膽管損傷的概率,使肖先生免于3個月的等待之苦。

        這些過去在邊疆屬于“新鮮事物”的技術,正在成為常態。2022年,浙大邵逸夫醫院首批29名管理人員、醫護骨干抵疆進駐各科室常態化開展工作,加快推進管理、技術和品牌“三平移”。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浙大邵逸夫醫院阿拉爾醫院修訂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整合優化醫療資源,健全臨床二級專科體系,陸續引進了熒光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果酸化學煥膚治療術等19項新技術新項目。

        半年來,浙大邵逸夫醫院阿拉爾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改善,入院人次、門急診人次、住院病人手術人次、三四級手術等醫療關鍵指標大幅提高,重點專科增長率接近150%,轉外就醫患者同比減少14.04%,建設成效得到當地老百姓的廣泛認可。(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