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三代人工心臟輔助裝置推廣應用

        科技日報 2023-02-24 10:40:09

        近日,電視劇《關于唐醫生的一切》首播收官,貫穿全劇的國產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研發工作圓滿完成,在該片最后一集里,“中國心”成功植入人體。巧的是,在該劇收官前夕,首例國產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出院。北京安貞醫院醫療團隊為該患者植入的人工心臟結構精巧,“體重”僅186克,大小接近于一只懷表。


        (資料圖)

        哪些患者需要使用人工心臟?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有什么特點?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北京安貞醫院心肺移植中心副主任貢鳴。

        2020年調查顯示,我國有將近890萬心衰患者,而其中5%—7%的患者進展為終末期心臟病。“目前,治療終末期心臟病的手段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但這些手段并不適用于所有終末期心臟病患者。”貢鳴說。

        在終末期心臟病患者中,有一部分人經專科心臟內外科醫生評估,即便接受心臟外科手術或藥物治療,心臟功能依然無法恢復,這類患者應考慮進行心臟移植。

        但有些終末期心臟病等不到心臟移植的機會。由于心臟供體匱乏且心臟移植手術對心臟供體要求比較高等原因,不少患者沒能等到匹配的心源便遺憾離世。“目前,全國每年只有600例左右的患者能有幸得到心臟供體。很多患者需要長時間等待,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就在等待中失去了治療機會。”貢鳴說。

        “還有一些終末期心臟病患者不適合做心臟移植。”貢鳴解釋道,心臟移植最常見的禁忌癥就是肺動脈高壓。通常,患者肺血管阻力大于6個Wood Unit(伍德單位)時,即使換上正常人的心臟,這個心臟也不足以在其體內工作,術后存活率低。一般來講,高齡患者(70歲以上)也不適宜做心臟移植手術。

        對那些等不到或用不了心臟供體的終末期心臟病患者而言,人工心臟成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什么是人工心臟?貢鳴解釋道,確切來說,人工心臟指的不是全人工心臟,而是植入式心室輔助裝置(VAD),作用原理類似于機械泵,功能是輔助人體自身心臟,搭建起患者心臟血液的輔助流道。

        以常用的左心室VAD為例,它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左心室功能,其植入患者體內之后,患者血液從左心室經入血管流到血液泵內,血液泵內葉輪轉動產生的離心力,將血液推出并經出血管流到升主動脈。從而輔助患者血液循環。

        “相比人的心臟供體,VAD的動力可以調節,使用范圍廣;相比較心臟移植手術,VAD植入手術創傷更小,對患者更有利。因此,VAD不但能部分解決心臟供體不足的問題,也能為那些不能進行心臟移植的終末期心臟病患者提供治療方案。”貢鳴說。

        臨床上的VAD有多種類型。根據使用時間,VAD通常分為臨時輔助裝置和永久心臟輔助裝置。臨時輔助裝置,包括IABP,ECMO,Impella,Century Mike等;永久心臟輔助裝置包括左心室輔助、右心室輔助、雙心室輔助等。而根據發展歷程,VAD可分為三代。第一代VAD主要是利用搏動(氣動)泵,第二代VAD是軸流泵,第三代VAD是離心泵。

        貢鳴稱,現在臨床上用的是第三代VAD,這類VAD采用磁懸浮和液力懸浮技術,相比較前兩代,其植入后的并發癥進一步減少、對血液破壞小、不易形成血栓,而且體積小、安裝方便、可長期佩戴。此外,第三代VAD實現了內置化,同時高能電池微型化提高了便攜性。

        “我們提到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就屬于第三代VAD,它具備第三代VAD的多種優勢,通常用于左心室輔助,不過也可以用于右心室輔助。”貢鳴介紹。

        雖然與前兩代VAD相比,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有多方面優勢,但其本身也有待改進。“比如體外帶一根電線,還要患者背著控制儀、電池等,還需要不時充電。睡覺、洗澡、坐飛機等活動會受到影響。”貢鳴稱,“希望隨著技術創新不斷改進產品,將來能做到更加小型化,充電、佩戴更方便,并解決血栓形成、抗凝等一系列功能性問題。”

        除了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第三代VAD產品還有液力懸浮、液磁懸浮等多種不同款式。貢鳴強調,不同款式的驅動方式不同,適用的人群也有所差異,它們沒有絕對優劣,各有利弊。至于患者應該選擇哪一種VAD,這需要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個體化判斷。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多款第三代人工心臟輔助裝置上市,還有的裝置在進行臨床試驗,都取得良好效果。總而言之,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代。”貢鳴說。(記者 代小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