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6日消息(記者王遲)記者從公安部獲悉,全國公安機關深入開展“昆侖”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犯罪,集中偵破一批大要案件。公安部今日公布7起農資打假典型案例。
1、黑龍江哈爾濱公安機關偵破李某等制售假水稻種子案
2023年1月,根據工作中發現的線索,哈爾濱市公安局偵破一起制售假水稻種子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經查,2022年以來,犯罪嫌疑人李某依托其父親控制經營的糧米專業合作社等公司,大量收購其他品種繁育出來的水稻種子以及普通稻米,未經篩選去劣等制種必要工序,直接套用尚屬于試產階段、未經審定的水稻種子品種,通過發展經銷商、設立直營店、直播帶貨等方式對外銷售,案值1100余萬元。
(相關資料圖)
2、山東聊城公安機關偵破張某某等制售偽劣小麥種子案
2022年11月,根據行政主管部門通報線索,聊城市公安局偵破一起制售偽劣小麥種子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查扣假冒某品牌小麥種子20余萬斤、包裝袋10萬余條、篩種機及封裝機等灌裝設備。經查,2021年6月以來,犯罪嫌疑人張某某聯合某種業公司法人陳某某等人,購買某品牌小麥種子生產經營權作掩護,定制種子包裝袋,使用普通小麥或劣質麥種灌裝后冒充該品牌種子對外銷售,案值900余萬元。
3、安徽合肥公安機關偵破鄧某某等侵犯種業商業秘密案
2022年4月,根據舉報線索,合肥市公安局偵破一起侵犯種業商業秘密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查獲侵權稻種1.2萬斤。經查,安徽某種業公司歷經8年研發出某品種雜交稻種,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并通過農業農村部門審定,獲得上市銷售許可。該稻種培育技術屬公司核心商業秘密。2019年,作為制種合作方的某種業公司負責人鄧某某等人違反保密合同,在種植該品種稻種過程中,私自截留稻種親本,利用從權利人公司獲取的有關育種技術,非法組織大量種植,將產出的該品種稻種交給另外一家公司套用其公司自有品牌包裝后對外銷售,共計銷售套牌侵權稻種13.68萬斤,非法獲利460余萬元。
4、河南南陽公安機關偵破段某某等制售偽劣化肥案
2022年6月,根據工作中發現的線索,南陽市公安局偵破一起制售偽劣化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現場查獲偽劣復合肥40余噸。經查,2021年12月以來,犯罪嫌疑人段某某等人伙同5家化肥生產企業,使用其他原料替代鉀,生產、銷售成分嚴重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偽劣復合肥1萬余噸,案值2800余萬元。
5、湖北宜昌公安機關偵破朱某某等制售偽劣肥料案
2022年9月,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宜昌枝江市公安局偵破一起制售偽劣肥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現場查獲偽劣肥料53噸。經查,2022年6月,某磷化公司法人代表朱某某購買有機肥原料、定制包裝袋,組織在其工廠生產有機肥料,在產品未經過質量檢驗檢測、未取得合格證明的情況下銷售給犯罪嫌疑人徐某某。徐某某組建銷售團隊,安排專人在農村及偏遠地區宣傳,采用包接包送包餐的方式,誘導有購買肥料需求的農民群體參加其舉辦的種植技術培訓和新產品推廣會,安排專人冒充資深農業專家,騙取群眾信任,虛構、夸大產品功效,忽悠群眾以高價購買廉價劣質肥料,給農戶造成重大損失。
6、云南大理公安機關偵破周某某等網絡銷售偽劣化肥案
2022年9月,根據工作中發現的線索,大理州公安局偵破一起網絡銷售偽劣化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現場查獲偽劣化肥產品及原料300余噸。經查,2020年5月以來,犯罪嫌疑人周某某等組織工人將購進的硫酸鎂通過“翻包”替換成多個暢銷品牌鉀肥,或用硫酸鎂摻雜、摻假后假冒品牌鉀肥等方式,在其電商平臺注冊的多個網店進行銷售,案值2100余萬元。經檢測,涉案化肥為不合格產品。
7、天津武清公安機關偵破孫某等制售偽劣農藥案
2022年8月,根據農業農村部門通報線索,武清公安分局偵破一起制售偽劣農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現場查獲偽劣農藥4噸、百草枯原液44公斤。經查,2022年以來,犯罪嫌疑人孫某伙同他人購買百草枯原液、工業鹽等原料,非法生產含有百草枯成分的無標桶裝除草劑農藥,同時購買無標桶裝除草劑農藥,一并貼牌封裝后,通過其開設的網店對外銷售,案值2000余萬元。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農民朋友,要切實提高防范意識,在當地有關部門、技術專家指導下,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農資產品并保留票據,嚴防被不法分子“忽悠”欺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