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醫節,一起來聽屠呦呦尋藥之旅|科學留聲機

        光明網 2023-03-17 09:30:29

        【編者按】聽科學家聲音、讀科學家故事、悟科學家精神,光明網科普事業部全新推出科學文化音頻欄目——《科學留聲機》,今天是中國國醫日,一起來聽屠呦呦的“尋藥”之旅。


        (資料圖片)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請各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去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發現蘊含在中醫的寶藏!”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剛才您聽到的是,85歲的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時的感言。她一生致力于中醫藥研究實踐,帶領團隊研究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抗瘧治療失效難題,迄今為止,以青蒿素為基礎制成的復方藥已經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為世界醫藥學貢獻了“中國智慧”!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自己身體不好,有病才會有求于藥,后來可能和我學醫藥有關系。我父親常常就是“呦呦鹿鳴,講這種話,一直等我做出來青蒿素,人家就覺得跟名字有關系。”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是家里5個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也似乎讓她在無形中與“青蒿”結下不解之緣。

        小時候的屠呦呦體弱多病,有病就有求于藥,屠呦呦從小就對中醫藥產生了極大的興趣。1951年,懷揣著對中醫藥的熱愛之心,屠呦呦考進北京大學,在北大醫學院攻讀藥學系,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而這份努力也為她之后研究藥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臨危受命,潛心探索

        “只有再翻來覆去,去古籍書里再翻,這里面后來我就發現了《肘后備急方》里頭就提到了,把青蒿一把拿來,絞了汁以后,就喝了能治瘧疾的。

        196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接受抗瘧藥研究任務,屠呦呦任科技組組長開始項目研究工作,當時,引發瘧疾的瘧原蟲出現強大的抗藥性,使得原有治療藥物失效,全世界都在受瘧疾之苦。面對這項艱巨的任務,換誰心里都會發怵,但屠呦呦卻并不因此受挫,靜下心來,潛心探索,這一探索就是10年。

        苦盡甘來,結緣青蒿

        “我們做青蒿素,這是中國人發明了一個新的藥,對抗瘧疾有效的,他們說這個不僅是找到了一個新的抗瘧藥,更重要的是一個全新結構,它為進一步尋找新藥開辟一條路。”

        簡陋的設備、匱乏的資源、稀缺的人手,擺在屠呦呦面前的,是一個堪比登頂珠峰的艱難挑戰。在西藥普遍失效的情況下,屠呦呦將眼光投放在古老的“中醫智慧”之中。

        研究期間,屠呦呦帶領組員翻閱上百份中國古代醫學典籍,從2000多個抗瘧藥方中精選了640個方藥,開始逐一排查實驗。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堅持,終于在經歷了190次失敗,篩選了300余種中草藥后,受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一段關于青蒿描述的啟發,終于在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和她的團隊發現191號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樣品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臨床階段,屠呦呦又以身試藥,親自證實了青蒿素抗瘧療效的安全可靠。

        “不慕浮華 醉心青蒿。”屠呦呦不但向世人展現出了中國科研人員的堅韌與決心,更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中國智慧”,為世界醫藥學貢獻“中國方案”,展現“中國力量”!

        今天是中國國醫節,再一次為這位科學家,致敬!

        監  制

        戰????釗

        策????劃

        蔡琳 林佳欣

        編? ? 導

        羅宇辰(實習) 焦子原

        播?? ?音

        林 佳 欣

        制? ??作

        劉 紫 墨

        資????料

        CCTV科教頻道 央視網

        出? ??品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