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3月17日消息(見習記者陳鏘)日前,據陜西省文物局消息,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公布多項取得的考古成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截至目前,這次發掘共清理出陶俑220余件、陶馬16匹、戰車4乘、鼓2處、鼓槌1處、漆盾1處、籠箙3處,發現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共計千余件組。
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現場 (央廣網發 陜西省文物局供圖)
此次發掘已發現包括鈹、戟在內的幾十件長兵器。據介紹,鈹是將類似短劍裝在長柄上,與現代的刺刀相像。這一發現,還訂正了過去將鈹視為短劍的錯誤。戟則是前矛后戈的組合體。
兵俑手握長兵器,力量感十足 (央廣網發 陜西省文物局供圖)
在考古專家拍下的兵俑手握長兵器的照片中,歷經2200多年埋藏,兵器木柄早已腐壞,但兵俑緊握的手勢未改力量感依然十足。本次考古發掘秦代“遠射兵器”的真實面貌也變得清晰起來。
此前的考古研究顯示,秦俑一號坑分為11個過洞,本次發掘集中在俑坑的中后部,包括8—11號4個過洞,8—10號3個隔墻以及俑坑的北部邊壁整體上,延伸了8—11號過洞發掘范圍,共清理出陶俑220多件、陶馬16匹,戰車4乘等
據專家介紹,本次考古發掘進一步發現秦俑一號坑軍陣的部分排布規律。
一號坑發掘現場 (央廣網發 陜西省文物局供圖)
秦俑一號坑發掘領隊申茂盛介紹,前區排列全部是作為前鋒部隊的戰袍俑,其兩側是介幘俑,中間的俑頭上是圓髻,圓髻俑后邊全部為扁髻俑,各類兵俑在作戰中可能承擔著不同任務。
根據密度推算,秦俑一號坑陶俑、陶馬就有6000多件,構成車兵、步兵大型方陣,再結合二號坑、三號坑步兵、騎兵、戰車以及指揮機關交相呼應。現有研究通常認為,這些兵馬俑是秦始皇的衛戍部隊,或能反映出秦代排兵布陣、橫掃六國的歷史場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