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王沫依 孫唯
近年來,伴隨著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地,幼兒保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3月1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規范“家庭托育點”建設,提出家庭托育點是指利用住宅,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托育服務的場所,且收托人數不應超過5人。日前,廣東省教育廳發布的《廣東省幼兒園辦園指南》《廣東省加強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招收2至3歲的幼兒。
(資料圖)
托育服務改革勢在必行,廣大師生家長以及業內人士對此有何看法?羊城晚報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大家談】
幼兒園設托班 家長和園方都看重專業服務
廣州市民崔女士的女兒馬上滿2歲,身為雙職工家庭的她為女兒選擇了一家專業機構進行托育。“機構強調混齡教育,從1歲半到3歲的孩子都有。”她了解后認為,自己選的這家機構較為專業,女兒在里面能很快樂地成長。
和崔女士一樣,目前大多數有托育需求的市民比較關注專業機構的服務。針對廣東省教育廳發文提到的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大多數家長持肯定態度。崔女士表示:“我覺得幼兒園開設托班挺好的。”家住廣州天河區的張女士也表示,幼兒園辦托育會讓她更放心,也能讓孩子提前適應幼兒園環境,擁有更穩定的玩伴。
不過,家長對于幼兒園具體的托育服務提出一定疑慮。“0到3歲的嬰幼兒保育和幼兒園教育不一樣,幼兒園辦托班可能會照搬幼兒園教育模式,恐怕不適用于學齡前幼兒的教育。”崔女士直言。
目前,廣東省內托育服務開展情況如何?記者了解到,廣東部分民辦幼兒園已經開設2至3歲年齡段的托班。珠海市金灣區容德幼兒園園長陳學東向記者介紹,該園目前開設了3個托班,共有約70名孩子,“服務時間和幼兒園的一樣,上午7時半到下午4時半。如果家長到4時半還沒下班,我們也提供晚托服務,最晚到晚上7時,孩子可以留在幼兒園吃晚飯”。
據悉,4年前成立幼兒園時,容德幼兒園就已經同步辦起2至3歲幼兒托育班。“我們園有1萬多平方米,允許辦18個班,當時就希望能覆蓋更多的年齡段。”上述負責人進一步介紹。
和容德幼兒園有別的是,很多幼兒園受辦學條件影響,尚未涉足托育領域。“我們班額比較大,首先要化解班額大的矛盾,然后才能進一步考慮托育。”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獵德幼兒園園長陳蓓蓓直言,辦好幼兒園最重要的是專業,目前該幼兒園的服務重點還是3至6歲的兒童。如果開設托育班,就要對托育人員的課程培訓、崗前崗中培訓以及職業培訓做出保證,除了人力投入外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如果匆匆上馬又不夠專業,孩子會遭罪”。
家庭辦托育點 邁出關鍵一步需考慮諸多問題
3月1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對家庭托育的地點、收托人數、從業人員等提出規定。未來,家庭托育是否可以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緩解家長和園區的壓力?
“只要辦出品質,家長和孩子覺得滿意,家庭托育當然是一種好方式。”在陳蓓蓓看來,家庭式托育服務環境安全溫馨、人數少,每個孩子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從這些角度來看是一個積極的方向。但陳蓓蓓同時認為,家庭托育門檻低、監管難,再加上3歲前的孩子難以像成人一樣表達自我,其發展還有很多討論的空間。
對于家庭托育這一服務模式,陳學東也表達了擔憂,認為推行家庭托育最難解決的是監管問題。家長崔女士則更直接,明確提出反對觀點:“我個人不看好家庭托育。作為家長,我更看重托育的質量。家庭托育的服務人員到底是怎樣的背景、有沒有經受過專業訓練,這些都是需要打問號的,而且有些托育點并不一定能提供戶外活動。”
“家庭托育點與幼兒園辦托班是兩回事,前者更多是市場化行為,優勢是場地靈活、規模小,且接近社區,方便接送。”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樊曉嬌對此總體持肯定的態度,“無論如何,這說明托育服務改革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樊曉嬌還提到,家庭托育確實有一些隱患需要注意,例如,監管不到位、場地標準和衛生安全等級等硬件條件不如幼兒園高、保教人員隊伍不穩定、資質不能保證等。此外,家庭托育點容易受到市場變動沖擊,經營抗風險能力弱,一旦發生倒閉,容易引起社會問題。
【專家說】
托育服務改革要統籌短期與長期目標
幼兒托育問題牽動著萬千家庭的心。樊曉嬌指出,托育服務改革的短期目標是解決入托難、入托貴問題,緩解家庭特別是雙職工家庭的育兒焦慮。如果托育服務改革再疊加生育補貼,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生育水平回升。
在樊曉嬌看來,托育服務的長期目標應該是提高幼兒綜合保教質量,增強對幼兒開端階段的科學引導,實現從“幼有所育”到“幼有優育”的轉變,“通過建立和推廣保教質量體系,規范各類托育園的運行標準,提高保教人員的專業水平,更好地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行”。
針對幼兒園辦托班的問題,樊曉嬌認為,從大的方面看,當前社會總體生育水平持續下降,待新生嬰兒潮退去,托育服務的后續供給會面臨挑戰。從小的方面看,3周歲以下幼兒幾乎不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其照護難度和強度都遠大于幼兒園適齡幼兒,對保教人員的專業要求和耐心服務都是極大的考驗。
從幼兒園的角度看,首先要解決人手短缺和配套經費不足的問題。幼兒園需要對新招聘的職工進行系統性的崗前培訓,并制定和演練針對低齡幼兒的應急管理方案,與家長簽訂托育風險告知書,明確家校間各自的責任。另外,考慮到3周歲以下幼兒對飲食和起居都有特殊要求,對于幼兒園后勤保障也提出更高要求。
樊曉嬌建議,政府要認真摸清托育底數,以片區為單元,掌握新增幼兒狀況以及潛在托育需求,建立與片區新生兒數據同步動態調整的辦托機制。同時,要明確入托幼兒的條件,以就近入托為原則,依據調查所得基數和地區財政狀況確定服務的范圍;出臺托育服務價格指導意見,明確托育服務的公益導向,防止把辦托班作為幼兒園增收的項目;考慮新聘保教人員的待遇和身份,理順聘用關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