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機技術哪家強?答案不是山東某技校,而是中國。經過十幾年錘煉,中國挖掘機制造實現了“逆天改命”。
【資料圖】
時間倒退回2008年,中國房產迎來黃金時代,挖掘機需求隨之旺盛。但相關技術被國外“卡脖子”,挖掘機嚴重依賴外部進口。2010年,進口挖掘機數量達到了41766臺,是當年出口量的8.08倍。以卡特彼勒、小松等歐美日主機廠商為代表的國際制造商,市場占有率將近70%。
2022年,國產挖掘機的市場份額超80%。其中,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市占率從2009年的7%升至2022年的32%。
三一重工工廠內停滿了挖掘機
時至今日,我國生產的挖掘機不僅能自給自足,海外出口也勢如破竹。
2018年以來,挖掘機出口銷量一直保持明顯增長的態勢。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挖掘機市場出口銷量穩增,全年挖掘機銷量總計26.13萬臺,其中出口銷量10.95萬臺,同比增長59.8%。
挖掘機制造水平突飛猛進,在公眾視野同樣受到萬眾寵愛。以前,但凡工地上出現一輛挖掘機,周圍總是圍滿了人。如今,湊熱鬧的人依然在,只不過從工地轉移到了手機。
有個叫@挖機教學老羅的賬號,在短視頻里教一百多萬粉絲怎么開挖掘機。從插上鑰匙、啟動,到熟練移動大臂、小臂,操作挖斗,新手小白可以快速學會怎么鏟土和放土。如果遇到土壤塌方或者履帶斷裂,還有高階教學。
挖掘機如此神秘又迷人,不禁讓人好奇這十幾年挖掘機行業經歷了什么?挖掘機本身發生了哪些變化?透過這份《挖掘機指數:大國經濟的微觀演繹》報告,帶你一探究竟。
認識“挖掘機指數”:國民經濟晴雨表
挖掘機除了推土鏟地,還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透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根云”,給每一臺外出作業的挖掘機安裝上機載控制器、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借助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挖掘機每揮動一鏟、行動一步,都會形成一條數據。
有了這些數據,中國哪些地域在動工、工期總體處于什么階段,一看便知。這就是挖掘機指數的由來。
挖掘機指數有什么用?舉個簡單的例子。
蓋一棟樓,要先挖坑打地基、再打柱梁,一層層往上蓋。對應到主要三大設備,出場順序大致是:挖掘機—攪拌車—塔機。
挖掘機是挖地主力,作為“開工動土第一鍬”,要最早到位;地基的混凝土澆筑需要大量水泥,攪拌車緊跟其后;樓再高一點兒,塔機就派上了用場,進行高空作業。
按此分類,當一項工程還在大量使用挖掘機的階段,說明工程仍處于“開工破土”的第一階段。而當各種塔機開始高空作業時,項目大概率已經處于中后期。
挖掘機指數顯示,自2021年1月起,汽車起重機月開工率長期領先其他設備,成為近兩年來名副其實的開工率“明星”設備。2022年,挖掘機、正面吊、壓路機、攤鋪機等設備工作總時長均實現同比正增長。20個省份的挖掘機單月開工總時長,超8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
從數據到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大有可為?
目前,挖掘機指數已經成為“國民級”的指數品牌,這是一家名叫樹根互聯的公司所做的一種嘗試。
這家公司在三一賣出去的各種工程機械上安裝了傳感器,進行數據的采集分析。到今天,“挖掘機指數”是由70多萬臺設備的數據匯總而成。
數據是工業互聯網的一種數字化表達。
除了監測行業動態,數據還可以預警。如果系統發現一輛大型設備運行數據異常,可以線上進行“云診斷”,及早安排檢修人員檢查,避免因為一個小部件的故障引發整個機器的停工。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根云平臺作為樹根互聯專注打造的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專門為設備連接、數據建模和分析提供技術支撐。截至目前,根云平臺支持工業協議超過1100種(占市面主流協議95%),已連接超120萬臺的高價值工業設備,鏈接工業總資產超萬億元,已服務裝備制造、鋼鐵冶金、汽車整車及零配件、交通運輸等數十個工業細分行業。
圖源:樹根互聯
目前,工業互聯網已經駛入深水區。2018年以來,這已是工業互聯網連續第六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這也再度明確了工業互聯網與工業制造業轉型發展的緊密聯系,為各方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指引。作為國內起步最早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樹根互聯根云平臺持續發揮自身在工業提質增效、產業數智轉型領域的重要作用,為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平臺支撐。
未來,隨著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的不斷深入,以樹根互聯根云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將真正成為大國制造的“大數據基座”,助力更多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鏈升級。(柯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