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傅雄飛團隊發表于《自然-化學生物學》的研究,通過定量實驗和數理模型手段,深入探究了經典人工合成基因線路“撥動開關”的表觀狀態對細胞生長速率變化的響應,并揭示了這一現象背后的機制。該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理解細胞生長速率對細胞命運決定的全局調控,并為合成生物技術應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合成“基因開關”編碼細胞命運
細胞命運受基因表達、信號傳導、生長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由于缺乏對其全局、量化和理論層面的深入理解,了解和預測細胞命運走向成為生物科學領域的一個挑戰。而近年發展起來的定量生物學及合成生物學,為應對上述挑戰提供了新思路。
(資料圖片)
早在2000年,合成生物學先驅James Collins就構建了“基因撥動開關”基因線路。這種基因線路仿照了生物發育過程中廣泛存在的基因網絡調控邏輯,并用人工合成的方式進行了重構。該基因線路通過不同誘導劑的刺激,可以控制細胞狀態的切換,在撤走誘導劑后細胞能維持當前狀態不變,就像雙向撥動開關一樣。
在細胞的生長和分化過程中,細胞的分化導致其形態變化、功能特化,這一過程往往伴隨細胞生長速率的變化,因此很難將細胞生長速率作為單獨的變量,評估它對細胞命運決定過程的影響。而人工合成的“撥動開關”基因線路的狀態切換并不影響細胞生長速率,使得該基因線路恰好成為研究相關問題的“利器”。
受細菌生理學研究工作的啟發,研究團隊觀察了基因開關在不同細胞生長速率條件下的雙穩態性。實驗結果表明,“基因開關”的雙穩態性與細胞生長速率存在關聯。當細胞生長速率大于一定閾值時,“撥動開關”呈現雙穩態性;當細胞生長速率小于一定閾值時,“撥動開關”的雙穩態性出現了分岔。這表明在細胞命運決定的過程中,生長速率的變化可能引起基因調控網絡的穩定狀態變化,從而左右細胞命運走向。
為了深入探究細胞生理狀態變化如何主導細胞命運決定過程,科研團隊定量表征了不同生長狀態下“撥動開關”中兩個阻遏蛋白的表達水平,發現盡管兩者的表達水平總體呈現與細胞生長速率負相關的趨勢,但表達速率的最大峰值以及相對變化值不同。利用數理模型,科研團隊評估了這種不一致的生長速率依賴的基因表達模式對“撥動開關”穩定狀態的影響,并證明了基因表達的生長速率依賴性給“撥動開關”的雙穩態性帶來了分岔可能。
“細胞分裂后可以呈現不同的表型。該研究第一次將生長速率與細胞命運連接,為未來設計由生長速率直接或間接控制細胞表型的研究提供了定量理論依據和實施方案?!毕愀劢髮W教授湯雷翰說。
細胞命運決定新機制
細胞的生命活動過程是一個非平衡系統。那么,細胞命運的決策是如何在變動的環境下發生的?
科研團隊通過擾動細胞生長速率來探究這一問題。通過動態改變培養基成分,研究人員實現了細胞生長速率切換,并實時追蹤細胞群體狀態。團隊利用勢能景觀圖定量研究了不同生長速率下基因表達的噪聲對細胞命運決定的影響。
研究發現,當細胞生長速率較慢或者較快時,勢能景觀中兩個穩定態之間的能壘較低,這意味著細胞更容易因噪聲而發生狀態切換。
通過細胞生長擾動實驗,研究人員觀察到了兩種不同的細胞命運決定方式:一是確定性機制,基因調控網絡的穩態性質變化會引起整個細胞群體發生狀態切換;二是通過噪聲驅動,細胞群體在臨界點附近發生狀態跳轉,以控制部分群體發生狀態切換。
該研究充分運用了定量合成生物學手段,通過數理模型分析和實驗驗證闡明了雙穩態基因線路中狀態選擇與生長速率間的關系,為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研究提供了新見解。同時,該研究指出了一種細胞生理狀態對合成基因線路影響的可能機制,可用于指導設計更加抗干擾、可預測的基因線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微生物學家趙國屏評價說,該研究從創新視角研究細胞命運的調控機制,為通過合成生物方法定量控制細胞命運用于醫學和工業領域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員表示,定量合成生物學通過定量解析與合成重構相結合的研究范式,有望推動生命科學研究從定性、描述性、局部性研究,向定量、理論化和整體化研究變革。
“我們致力于踐行這種研究范式,通過量化實驗和數學模型增加對生命體系的理解,并應用合成生物學技術解析生命系統機制?!闭撐耐ㄓ嵶髡吒敌埏w說。(記者 刁雯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