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科普中國軍事科技】無人水面艇如何成為制霸未來海戰場的主力裝備

        光明網-科普中國 2023-03-27 11:48:02

        近年來,世界各國將無人裝備定位為具有獨特優勢的新型作戰力量,賦予其與有人裝備同等重要的地位。當前,各國海軍正在加快形成無人裝備體系化實戰能力,構建有人-無人結合的新型海軍裝備體系。

        無人水面艇的優勢


        【資料圖】

        圖注:代號為“無人帆船探險家”的無人水面艦艇(圖片來源網絡)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軍用水面無人艇問世。當前,世界各國絕大多數的無人水面艇都是幾噸級的小型平臺。在國外軍用領域,特別是可加裝多種任務模塊、具備察打一體技術的無人艇發展很快,美國、俄羅斯、以色列、德國、法國、英國和日本等相繼開發出了典型的裝備并完成了演示驗證。小型無人水面艇相較于傳統有人水面艦船具有十分顯著的優勢特點。

        一是小型輕量,機動靈活。通常小型無人水面艇的長度僅數米,排水量不超過十噸,艇型采用最新流體動力學設計,最大航速通常在40節以上,可以數倍于傳統水面艦船的航速快速抵達指定區域。

        二是無人化運用,環境適應性強。無人水面艇可在復雜環境水域中長時間活動,完成枯燥、臟亂、危險的“3D型”任務,且不受人員生理條件的限制。

        三是活動區域廣,使用成本低。小型無人水面艇吃水深度通常不超過1米,對航道、港口的水深要求低,極大地拓展了其活動范圍,艇載系統也不必考慮人的適應性,削減了占全壽命周期費用相當大比例的人員費用,顯著地降低了成本。

        圖注:無人水面艦艇模塊化搭載示例(圖片來源網絡)

        模塊化技術搭建平臺

        受無人水面艇空間尺寸與裝載量等條件約束,世界各國通常采取模塊化換裝的設計思路,實現在有限的平臺條件下履行多樣使命。

        一是總布置模塊化。根據不同任務模式的功能需求,結合功能區域劃分、靜動壓載分布和三維空間設計等方面,將不同任務模式的重量重心調節到基本一致,確保無人水面艇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二是電氣接口模塊化。主要涉及供配電、通訊導航、無人控制、照明信號等系統的電氣接口模塊化,需要各系統對外提供標準化的接口,由此實現各系統模塊的組合和調換。

        三是控制系統模塊化。在設備層面上,各控制分系統的功能、安裝結構都具有獨立性,為設備的選型、安裝、調試、換裝提供便利。通過中央控制單元、應急越控單元等系統集成技術,實現控制系統硬件的模塊化。

        四是任務載荷模塊化。任務載荷是執行任務的終端,各任務載荷模塊采用集成化設計,盡可能采用標準統一的信息接口 和控制接口,簡化供電、供油等運行保障資源接口要求,進行快裝快拆設計,減少載荷模塊在無人水面艇上的換裝時間,保證任務能力嵌入效率。

        圖注:美海軍無人自主式戰斗艦艇(圖片來源網絡)

        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無人水面艇的軍事應用,從執行掃雷、清除水中障礙、打靶訓練等單一類型任務,到現今的情報偵察監視、海上作戰等更為復雜的任務,其應用領域隨著相關任務載荷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拓展。

        一是反水雷戰。執行反水雷作戰任務是確保其他海軍作戰部隊能夠安全通行于各水域的前提條件。用于掃雷任務的無人水面艇需要配備聲納設備,或者其他聲學、電磁掃雷系統。無人水面艇通過模塊化換裝任務載荷后可分別執行探測、分類、定位、確認和滅雷任務。

        二是反潛戰。在近海海域,無人水面艇通過搭載各型功能強大的拖曳陣列聲納系統,盡可能地在廣闊的海域內提前發現存在威脅的潛艇目標,為其它海軍作戰部隊預警。

        三是負責海上安全。主要承擔港口、碼頭、軍艦錨泊地等基礎設施的警戒巡邏,以及伴隨母艦出航時的護航、執勤、抵近偵察等使命任務,這也是無人水面艇最基本的使命任務之一。

        圖注:無人水面艦艇編隊效果圖(圖片來源網絡)

        四是反艦戰。通過在大中型無人水面艇配備自動化武器、小型導彈以及非致命性武器系統,可以針對海上及陸地上的威脅性目標進行打擊。

        五是為特種作戰部隊提供支援。小型或大中型無人水面艇,在沿海和內陸河道水域承擔搜索與偵察任務,或者為輕裝潛水蛙人承擔運輸武器裝備等物資補給,并在敵方航線的后方承擔掩護使命。

        六是提供電子戰支援。通過配備電子戰系統,無人水面艇對敵發射干擾電子信號來轉移敵方反艦部隊注意力;或者對敵發射輻射干擾波束,癱瘓或破壞敵方武器系統和通信系統。

        專家簡介:翁宗波,軍事裝備科普專家,主要從事國內外高科技裝備、各兵種主戰裝備、聯合作戰戰略戰術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兵器》雜志等軍事類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余篇,個人榮立三等功1次。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作者:翁宗波(軍事科普作家)

        策劃:金赫

        科學審核:費伯禹(資深軍事編審)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征稿】

        為在全社會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光明網科普頻道面向創作者征集各類原創優秀科普、科幻作品,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各領域專業人士、在職教師與在校學生等積極參與,首次投稿作者請提供個人簡介。投稿郵箱:gmkepu2023@163.com。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