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廣東茂名春意盎然。荔枝花期剛過,一粒粒青色小果實點綴在枝頭,正是紅荔豐收可期的好氣象。
(資料圖)
郁郁蔥蔥的荔枝樹下,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的荔農們同新華社記者暢談起“荔枝之鄉”發展荔枝龍眼等特色種植業、推進鄉村振興的歷程。小小荔枝果,變身“致富果”,讓鄉親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茂名是全國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荔枝種植面積約139萬畝,年產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在高州市根子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空氣里洋溢著荔枝干的陣陣香甜,柏橋農創園園長林常珍熱情地介紹著荔枝干、荔枝米釀、荔枝花蜂蜜等加工產品。“目前我們村農產品加工的產值一年有一個億,帶動就業3000多人。村民年人均收入超過5萬元。”
林常珍的兩個兒子都在村里從事電商貿易工作。每逢荔枝即將上市的季節,訂單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荔枝產業越做越大,很多年輕人回到家鄉創業。現在不少本地的荔枝產品品牌、Logo都是我們村年輕人自己設計的。”林常珍驕傲地說。
如今,村里的公路從4米變到8米寬,泥路變成了瀝青路,開進村里拉貨的大貨車變多了。“瀝青路好似我們的‘發財路’,讓我們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林常珍說。
過去,因銷售渠道不暢、基礎設施落后等,果賤傷農的現象時有發生。柏橋村駐村第一書記何霞動情講述,后來,柏橋村積極拓展電商、直播帶貨等銷售渠道,荔農們的收入越來越好。
除了銷售渠道不暢,荔枝保鮮技術也是制約荔枝“賣”往更遠地方的“短板”之一。為解決這一問題,柏橋村和物流企業合作,創新冷鏈物流技術,建立了“田頭小站”。荔枝在采摘后3小時內,通過預冷鎖鮮技術去除“田頭熱”,有效延長了保鮮期。“目前,我們能夠保證賣到國內的荔枝都是新鮮的。”何霞說。
近兩年,柏橋村的荔枝在國內供不應求。2021年12月,RCEP廣東高州荔枝龍眼國際采購交易中心在根子鎮揭牌成立,柏橋村里的荔枝又走出了國門,銷往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
“如果荔枝的保鮮技術更好,將來銷路還會拓寬。我們的目標是把荔枝賣往全世界。”何霞言語間流露著自信。
走在種植園里,高州市農業科技事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呂華強仔細查看著荔枝的長勢,對荔枝產業發展滿懷信心:“我們會在農業科技方面投入更多精力,進一步提高種植、保鮮、加工等技術。”
如今,柏橋村已建成一批倉儲物流冷鏈,建設柏橋農創園,整村發展鮮果加工、電商、文旅等業態,荔枝成為富民增收的大產業。
火紅的荔枝,為柏橋村村民帶來了好日子。荔枝樹下,村民何金明和農技人員交流著種植技術。何金明高興地說,如今荔枝銷售渠道好,質量也提高了,村民年收入一年比一年高。“鄉村振興帶動農村發展更快更好,我們農民生活過得紅紅火火,就像荔枝那么紅。”
新華社 記者肖思思、吳濤、徐弘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