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瑞克:深耕農業互聯網,讓農民創收百姓獲利

        光明網 2023-04-20 11:33:24

        2月13日,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后,“三農”問題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如何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如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如何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何拓寬農民致富增收渠道等,對這些中央關注的重大問題,致力于打造農業互聯網“排頭兵”的布瑞克,以其14年的成功探索和實踐,給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農業大數據:通過數據賦能讓“黃土變成金”


        (資料圖片)

        向科技要生產力,讓數據技術賦能增值,已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對農業農村而言,通過數字化打通農業生產、流通和銷售全產業鏈,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讓農民從黃土地里刨出“金疙瘩”,被農業農村部列為發展規劃。

        布瑞克從2009年開始,組建專業團隊進行農業數據庫研發,開始了長達10余年的農業數據持續積累研究,逐步構建起涵蓋農田、種植、養殖、食品加工,打通農業生產端、流通端、消費端的全產業鏈數字化體系,堪稱中國農業互聯網的“探路先鋒”。

        目前,布瑞克的農業大數據涵蓋全球200+國家和地區農業數據;全國2,000+縣域單元,100萬+農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家庭農場、涉農企業、電商數據信息,其中包括:全國及省、市、縣農業生產數據、農產品價格數據、農業氣象數據、農產品進出口等十余個主流農業數據庫,數百個指標集,定義數據表單10萬+張,積累數據超15億條,日更新數據 50,000+,農業資訊信息1億+,歷年來產出布瑞克獨家研究報告20,000+份。

        農產品價格預警管理系統:讓“農周期”不再周而復始

        “農周期”周而復始是傳統農業面臨的“老大難”問題。所謂農周期,通俗講就是“熱賣就擴種、虧錢就減產”。

        “農村苦、農民難”,其實苦就苦在“貨到地頭死”,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難就難在農業周期頻繁,農戶“跟著感覺走”盲目種植養殖,導致某種農產品階段性過剩。為了解決“農周期頻繁”這個“老大難”問題,讓千家萬戶的農牧民對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布瑞克農業大數據平臺研發出了自有發明專利的一種農業大數據價格預警管理系統及方法(專利號:ZL 2020 1 1292451.9),農戶就可以清晰有效掌握市場供需預期,就可以實現按照市場需求提前安排當前適合種什么、養什么,這樣就極大降低了生產風險,出售的都是當前市面行情比較好的農產品,讓農民能“賣上價”賺到錢。

        對于農業產區的政府而言,農業大數據同樣極其重要。政府可以根據農業大數據的指導,更充分地挖掘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更合理地進行農業產業布局優化,為農戶引入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當地農產品的競爭力,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發展。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實現“到廠”服務

        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年產值超過23萬億元,全國有30多萬家食品加工企業。隨著經濟的發展,農產品及食品加工行業越來越呈現出區域化、集約化的發展趨勢。

        這些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是:采購供應商分散,產業鏈長,供應響應時效難以保障;物流成本高,價格波動比較大,采購運輸頻繁,占用大量自有資金;訂單履約缺乏保障,影響企業長遠發展;采購產品粗放經營,缺乏精細化管理。

        為解決農產品及食品加工企業的痛點,早在2014年布瑞克從大宗物資采購的數字化入手,搭建了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平臺,核心優勢在于通過農產品及食品加工企業的交易行為、物流過程、市場監管、稅務、司法等渠道接入的數據,打造獨家的農產品及食品加工企業大數據系統。覆蓋行業核心企業數量60萬+,輔以農貨通APP、遍布全國的城市合伙人網絡以及本地化倉儲物流服務,實現“先找市場,再抓生產,產銷結合,以銷定產”的先進模式,為行業客戶提供2大核心服務:一是核心城市上午訂貨下午到,使中間流通環節少搬運一次,提升大宗農產品流通毛利空間,造福整個供應鏈;第二是向產業上游延伸,借助布瑞克在當地建設的單品云平臺能力,打造根植于產地的農業數字經濟產業園,幫助產地優勢單產品形成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從根源上解決農產品供應鏈的效率問題。

        農牧人平臺:讓百姓吃得“物美價廉更放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副產品的要求不再是“填飽肚子”,而是要“物美價廉,吃得放心”。為此,布瑞克打造了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牧人”平臺,為百姓提供綠色、可溯源的農副產品。其中,“肉掌柜”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

        豬肉通常是百姓采購里占比最大的生鮮食品,國內每年有約7億頭豬出欄,零售規模達2萬億元以上。傳統農貿市場或超市售賣的豬肉,由于流通環節多,層層轉手加價,到消費者手中漲價30%左右。不僅如此,農貿市場肉鋪的老板們往往是“起大早、趕晚集”,凌晨兩三點要去批發市場進貨,晚上八九點才閉門收工,很是辛勞。

        面對行業種種痛點,布瑞克農業互聯網孵化了“農牧人·肉掌柜”生鮮供應鏈SAAS平臺,農貿市場攤位免費注冊加盟后,當晚22時前店家可通過APP預訂貨單,第二天平臺通過眾包物流冷鏈系統,直接將預訂肉品送至門店,省去了中間兩級的批發環節,大大降低了成本,節約了經費,實現了從農產品生產端到市民農產品消費過程中的數字化全流程管控。

        農牧人于2021年3月份上線,發展至今,農牧人已覆蓋蘇州全部農貿市場,有近1000家門店,在全國16個城市已覆蓋超過5500家門店。2021年年底,農牧人與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金貓銀貓并購重組,成為“賣肉第一股”。

        單品云平臺:打造特色農業發展的“數字高地”

        “單品云”是布瑞克針對某種農產品建立的互聯網“產銷一體化”平臺,目的是促進各地的特色農業蓬勃發展。2021年吉林豆業云產區交易中心落戶,2022河南商丘豆業云銷區交易中心落戶。

        商丘市是大豆消耗大戶,每年大豆加工企業需求較為集中,本地大豆種植量完全不夠,經常需要從東北大豆產區調撥。通常情況下,聯系好賣家后,再裝車運輸一兩個禮拜才到貨,而且價格隨市場波動明顯。同時,不同的大豆有不同的用處,有榨油的、有做豆制品的、有做腐竹的、有做豆腐的、有生豆芽的等,這些細分種類從產區收購很麻煩。

        布瑞克在充分了解大豆加工企業需求后,在商丘虞城建立了線上線下一體的“豆業云”平臺。

        在大豆產區種植端:平臺通過運營智慧農場平臺,可以做到按用戶需求定制種植品種,鎖定產地貨源數量以及產品質量標準。

        在銷售及物流運輸端:平臺能夠根據用戶需求向大豆產區發訂單,通過物流將大豆儲存到虞城周邊倉庫,用戶只需要交10%的定金就可以鎖定用量。再通過平臺的智能倉儲物流管理能力,優化倉儲資源的配置并且智能調度物流資源,以數據能力在保證交付的基礎上最小化運輸成本。并通過平臺的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管理系統,對信用體系評估后資質較好的企業可以進行授信貸款,解決客戶企業周期內資金問題。

        在園區及政府監管端:平臺通過與政府共建質量溯源及產業發展監管系統,整合全產業鏈的大豆相關數據,實現平臺化的統一管理,以及數據資產的全流程管理。

        豆業云平臺投產后每年結算交易總額為100億元,帶動產業載體在園區創造利潤超過2億元,形成大豆全產業鏈數字化的全國高地。目前,布瑞克已將“豆業云”模式復制推廣到河南靈寶“蘋果云”,云南、新疆“核桃云”等多個單品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布瑞克與A股農機第一股星光農機合資成立江蘇星光農機云產業互聯網公司,全面推進智慧農機生態系統數字化建設,實現涵蓋農機自動化、線上銷售、智能維修的數字創新平臺,加快實現鄉村振興。

        農業作為中國數字化戰略轉型的最后一塊拼圖,未來,互聯網和大數據勢必對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農業在數字化賦能的加持下,也必將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孟彥)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