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范縣:昔日“空心村”蝶變“網紅村”_當前視點

        光明網 2023-04-20 14:49:28

        近日,在河南范縣王樓鎮東張村及周邊,700余畝金燦燦的油菜花正競相開放,來自縣內外的游客紛紛前來拍照打卡,成為這個春天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身著漢服的游客正在河南范縣王樓鎮東張村的油菜花海里拍照打卡(馮麗蘋 攝)


        【資料圖】

        “想當初我們村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整個村子只剩下老人孩子,基本成了‘空心村’,再看看現在,煥然一新,竟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一年四季游客不斷……”河南范縣王樓鎮東張村村民張仁和驕傲地說。

        東張村村民常說他們村“車在樹下行、家在花中臥、人在富貴中”,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村里的退休老支書張存勝,他在擔任東張村黨支部書記期間,率先推行農村宅基地統管,實施產權制度改革,成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使東張村產權制度改革、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旅游、村容村貌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河南范縣王樓鎮東張村全景圖(范文勇 供圖)

        曾經的東張村是“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只聽蛤蟆叫,就是不打糧”的背河洼地鹽堿窩,現在的東張村,大街小巷橫平豎直,村有柳樹一條街、女貞樹一條街、柿樹一條街、海棠一條街、月季小巷、翠竹小巷和生態小廣場,一年四季美景不斷,使東張村“春天像花園,夏天像公園,秋天像果園,冬天像樂園”。

        河南范縣王樓鎮東張村的荷塘美景(范文勇 供圖)

        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東張村于2008年率先成立范縣黃河生態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存勝發揚工匠精神,在農村實用技術方面實現多項種植技術革新,用3年時間成功創出了把稻種直播到大田的“水稻直播”法,實現了旱育直播技術,使水稻每畝產量突破1200斤,相比傳統種植方法每畝節約成本320元,節約用水60%。據了解,“水稻直播”法在范縣及周邊縣區推廣面積已達到10萬余畝。

        理事長張存勝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利用稻鴨共作模式,種養復合,立體種植,使用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環保生態生產有機稻米,創立了“潔田”牌有機大米,榮獲全國農產品加工優質產品獎和河南省著名商標。

        河南范縣王樓鎮東張村采用稻鴨共作模式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范文勇 供圖)

        據了解,在理事長張存勝的帶動下,范縣建成生態有機大米基地15個,生態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打響了有機品牌,“潔田大米香飄萬里,端起米碗想到范縣”,使范縣大米享譽中原大地。

        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我們東張村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可以說已經比較成熟了,目前我們村有柳溪小鎮、星空島、彩繪墻、村史館、耕讀小院,農特產品展館等10余個旅游觀光景點,每年還會舉辦油菜花節等文旅活動,吸引游客前來打卡……”河南范縣黃河生態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存勝介紹。據了解,4月8日,河南范縣王樓鎮第二屆油菜花節首日游客接待量達到8000余人。

        一家四口正在河南范縣王樓鎮東張村的油菜花海里拍照打卡(馮麗蘋 攝)

        近年來,在河南省水利廳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通過對7個坑塘和9公里溝渠進行改造,在東張村等7個鄉村建成了集湖面、假山、碼頭、拱橋、玻璃棧道、美食街、星空島、培訓學校等設施為一體的柳溪小鎮生態公園,春天柳樹成蔭,夏天荷塘美景,吸引遠近游客前來游玩觀賞,節假日星空房供不應求。

        游人在河南范縣王樓鎮柳溪小鎮東張村段踏青游玩(馮麗蘋 攝)

        走進東張村村史館,各種榮譽證書和獎牌映入眼簾,讓人不由得連連稱贊,東張村榮獲 “全國文明村”“全國產權制度改革先進村”“河南省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第一村”“河南省五好信用村”“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等榮譽稱號,理事長張存勝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省勞動模范”“河南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省級農民致富能手”“全省糧食生產大戶”等榮譽稱號,成為村支書們學習效仿的“榜樣”。

        河南范縣黃河生態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存勝創建的“潔田”牌大米(范文勇 供圖)

        “范縣將積極參與到‘濮陽八景’評選工作中來,以文旅強縣為目標,持續打造一批適宜開展鄉村旅游的‘網紅村’,推動鄉村農文旅融合,以生態促業態,推動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范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李曉帥表示。(馮麗蘋)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