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利用傳統防空火力打無人機還是很好的選項嗎?

        光明網-科普中國 2023-04-21 19:52:21

        傳統防空火力一般指防空導彈、高炮、彈炮結合系統等用來對付有人作戰飛機、巡航導彈、直升機的防空武器系統。這些武器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基本上以爆炸破片或直接碰撞產生的動能作為殺傷機理,長期以來發揮了“空天保護傘”作用。

        在無人機剛被應用于戰場時,利用防空武器射擊雖然費效比低,但卻是在沒有其他更佳手段的情況下,最為直接有效的反無人機方式。在對付高空長航時大型無人機方面,由于其與有人駕駛飛機作戰條件相似,傳統防空火力依然可以實現較好的作戰效果,而在面對低慢小無人機以及無人機集群時,傳統防空火力出現了探測跟蹤難、攔截概率低、效費比低等一系列問題。

        為此,世界主要軍事強國正在發展新概念的反無人機武器,如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以機制機、以群制群”的反無無人機,甚至網捕、鳥捕等技術均派上用場。他們在反無人機作戰中嶄露頭角、表現不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防空火力并沒有自甘墮落而退出歷史舞臺,軍事強國紛紛通過技術革新,發展更為高效的無人機攔截火力。


        (相關資料圖)

        為更好地實施反無人機作戰,有些國家對高射機槍及防空高炮進行改進,主要包括提高射擊精度、采用霰彈彈藥或制導彈藥等,旨在構建精準、快速、密集的火力網以攔截無人機集群;另外,防空導彈本身已具備較高的制導精度,對其改進則主要是通過提高殺傷效能、降低導彈成本以及研發專門對付無人機的微型導彈等完成。

        美國的彈道低空無人機交戰系統(BLADE)則作為陸軍防空體系的第一層,配置了先進火控和精確瞄準設備,用12.7毫米機槍攔截無人機。另外,美陸軍還研制了新型反無人機裝備——“智能射擊手”,就是在突擊步槍上加裝集成了光電傳感器和彈道計算機的火控系統,為射手提供精準的射擊時機,以做到“一發即中”。在防空導彈領域,美軍為“毒刺”便攜式導彈加裝了近炸引信,提升反無人機能力;在間接火力防護能力(IFPC)項目中,研發了專門用于反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的低成本攔截彈。

        美國陸軍BLADE原型系統(網絡資料圖)

        俄羅斯結合敘利亞戰場的經驗教訓,為“鎧甲”系統專門研發了“釘子”反無人機小彈。這種小型導彈以“一筒四彈”的方式裝填在“鎧甲-SM”防空系統的導彈發射筒內。如果全部填滿,一套“鎧甲-SM”最多可以攜帶48枚“釘子”導彈,其彈長2.2-2.5米、彈徑0.07米,最小攔截距離500米,最大射程可能達10千米左右。如果和射程30千米的57E6M防空導彈混合裝填,“鎧甲-SM”就可以針對無人機構筑起中距和近距雙層攔截火網。

        圖中黑圈標出的就是“釘子”反無人機小彈(資料圖)

        近兩年來,俄羅斯還在積極改造BMP-3步兵戰車,研發使用新型多功能穿甲制導炮彈,以對付包括無人機在內的低空目標。目前,俄軍正在組建以S-400、“鎧甲-S”防空系統為主,自行高炮和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為輔的“全方位火力網”,并加緊研制新型智能炮彈以及小型專用反無人機導彈。由此可見,傳統防空火力依然是軍事強國反無人機作戰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專家簡介:岳江鋒,畢業于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曾在軍中服役20余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出品:科普中國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作者:岳江鋒(軍事科普作者)

        科學審核:費伯禹(資深軍事內容編審)

        策劃:金赫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